|
![]() | ||
| ||
面對全球金融海嘯來襲,中國經濟能否順利度過這波挑戰,土地制度改革將是關鍵突破口。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昨(9)日登場,預料將通過允許農民自由處分及買賣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決議。專家認為,這將是土地私有化的開端,將對農村生態帶來革命性的轉變。 財經網引述羅蘭貝格戰略諮詢管理公司指出,中國經濟的出口、投資、內需「三駕馬車」當中,啟動內需成為能否避開全球金融危機的關鍵。 「如何開發近十億中國農村消費市場,將會是中國政府接下來必須面對的一大問題。」 巴黎銀行最新報告也指出,十七屆三中全會上將討論農村改革問題,這次改革將為中國市場帶來消費動力,同時為與中國農業相關公司發展帶來機遇。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上月30日到安徽省視察時表示,「要根據農民的意願,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這個講話為三中全會定調,也透露出此次全會將有突破性的政策出台。 中共憲法明文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以外,其他屬集體所有。 因此農民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後,不能交易、不能抵押,以致無法取得資金擴大生產,只能維持小農經濟規模,大幅限制農村發展。 近年來,中國加大農業投入,陸續提出扶農政策,但「三農」(農民、農村、農業)問題卻仍然困難重重。其中關鍵因素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農業再也沒有根本性的改革。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大陸學者預測三中全會可能延長土地經營權年限改革方向,將土地經營權年限從現行30年延長到70年;允許多種形式「流轉」,包括土地商品化、可抵押貸款、自由交易;目前農民自宅房沒有產權,「小產權房」也是關注焦點。 這是繼「物權法」後再次進行所有制改革,以「流轉」取代「買賣」。 此舉已引起大陸農民兩極看法,有人看好這將使農村經濟獲得爆發性增長,也有人認為,恐將有大批農民廉價拋售土地,出現土財主兼併農地的現象。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正面臨嚴峻國際金融危機,不少學者提出,如能開放農地買賣將刺激內需,免於受到直接衝擊。 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就認為,「中國應該增加內需,而在這方面中國有很大的潛力。」 【2008/10/10 經濟日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