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10, 2008

廣東各地嚴厲對付污染企業

2008.04.23  中央社

     據報導,中國廣東省各地最近嚴厲對付當地違法的污染企業,其中汕頭市停止向有關企業供電。

     「廣州日報」今天報導,去年廣東曾調查境內一百個污染項目,包括汕頭金浦街道的造紙企業。但調查至今,這些企業仍然運作。

     報導表示,汕頭市副市長林梃等人昨天在金浦街道召開現場督辦會,對潮陽區金浦街道再生造紙企業環境污染信訪案進行現場督辦。

     林梃表示,要對十家污染企業採取原材料燃料清理、停電、拆除主要設備、工人撤退等措施,三個月內完成關閉。

     林梃還要求對五家責令停產整治的企業要實行嚴格環保治理措施,嚴格監管,驗收合格才予以生產

     另據報導,除了汕頭外,廣東湛江、茂名、陽江、江門等市最近也對當地違法的污染企業採取行動,或嚴厲處罰,或責令停產整改。

 

2008.04.23 中國將查辦生態環境瀆職犯罪 中央社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從五月起開展查辦危害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瀆職犯罪專項工作,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犯罪案件等六大類案件將成為這次專項工作查辦重點。

     北京「新京報」報導,中國最高檢副檢察長王振川說,這次專項工作的重點確定為查辦以下六類案件:

     一是中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案,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案,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案,環境監管失職案。

     二是土地資源、煤炭和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和電力資源、城市建設規劃房地產開發、道路交通建設與管理和環境監管活動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導致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瀆職犯罪案件。

     三是中共黨政領導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導致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瀆職犯罪案件。

     四是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案所涉及瀆職犯罪案件。

     五是中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幫助破壞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犯罪分子逃避處罰案,以及所涉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

     六是其他破壞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的瀆職犯罪案件。

     據統計,二零零四年到二零零七年,中國檢察機關立案查處涉及危害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瀆職犯罪三千八百二十二人,直接經濟損失數十億元。

 

報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排碳污染國

2008.04.16  中央社

     一份最新報告說,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污染國。專家擔心,這將在國際政治領域給中國帶來麻煩,但不會馬上影響到北京夏季奧運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加州大學將在五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被低估,而且可能在2006年和2007年間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污染國。

     報告警告說,如果中國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毫無限制,將超過京都議定書對排放限制規定的好幾倍,讓任何國際減排努力付諸東流。

     據報導,德國海德堡大學政治學教授克魯瓦桑說,這將在國際政治領域給中國帶來巨大的麻煩:「從中、長期來看,這將給國際政治帶來巨大影響,因為中國出於某種原因很不情願來貫徹一種可持續的環境政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缺乏貫徹這種政策的手段。」

     研究人員承認,對於中國究竟什麼時候成為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國的確存在疑團,因為他們的分析是根據2004年的數據推估。研究負責人奧夫哈莫博士說,中國的廢氣排放量實在驚人,但把矛頭指向中國人是沒有意義。他們努力把人們從貧困中拯救出來。他認為,唯一的解決方法是西方國家大幅度轉移技術財富

     報導說,有人擔心這份報告可能讓人對北京夏季奧運空氣污染更加擔心。克魯瓦桑認為,北京奧運短期內不會受到影響。

     為改善奧運期間北京的空氣品質,北京當局將在奧運會開幕前三星期讓北京周圍的所有建築工地停工。

2008.04.16 
研究:中國超越美國 躍登全球廢氣排放首位
中央社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廢氣排放大國。

     加州大學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原本預測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二零二零年才會超越美國,卻提早在二零零六年就實現了。」

     這份由加州柏克萊大學經濟學教授歐霍瑪,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教授卡森所做的報告,將刊登在下個月的「環境經濟學與管理」期刊。

     研究人員收集許多中國省份使用石化燃料的資料,預測從二零零四年到二零一零年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增率是百分之十一。

     先前預估的年增率是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五。

     研究人員指出,中國空氣污染程度的激增,已經大幅度抵銷其他國家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符合京都議定書標準的努力。

廣州人口總量逼近高峰值

2008.04.16  中央社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社科院公布「中國廣州經濟發展報告」指出,據推算廣州的最大人口容量為一千五百萬人,而目前廣州常住加流動人口將近一千二百萬人,預料會給城市帶來更大壓力

     報告指出,據推算,廣州到二零一零年的適度人口規模為七百一十五萬九千三百人;到二零一五年的適度人口規模為七百五十八萬九千二百人人。實際上,二零零五年廣州戶籍人口已超過七百五十萬人。

     僅以戶籍人口的適度規模來看,廣州已經突破理論上的適度人口容量,如果再加上數量無法準確掌握的流動人口,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廣州人口總量還將持續增加,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依然相當突出。

     此外,二零零六年廣州市流動人口規模已超過三百多萬人,且流動人口出生人數已經連續兩年超過戶籍人口數。

     報告預測,到了二零一零年,廣州流動人口將突破五百四十萬人,流動人口的新生兒將達到十一萬人。

     據推算,廣州最大人口容量為一千五百萬人,而目前廣州常住加流動人口將近一千二百萬人。流動人口及流動人口出生數的不斷增加,對廣州的城市公共服務體 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城市管理將帶來更大壓力

中國官員:保持糧價穩定難度加大

 2008.04.14  中央社

     中國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表示,目前中國大陸糧食供需和市場形勢十分複雜,保持糧食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難度加大,需要致力發展糧食生產,加強糧食市場調控。

     聶振邦是在「人民日報」撰文,分析中國的糧食問題。

     聶振邦表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二零零七年中國的糧食總產量達到一兆零三十億斤,當年產需基本平衡。不過,糧食品種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糧食薄弱地區的產需缺口有擴大趨勢

     其中小麥產略大於需,稻穀產需基本平衡玉米由以往供需平衡有餘逐步向基本平衡轉變,大豆產需缺口擴大,需要進口

     食用植物油則由於消費持續快速成長,產需缺口逐年擴大、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保證食用植物油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面臨很大壓力

     聶振邦指出,從長遠看,中國大陸耕地減少和缺水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糧食播種面積不易繼續擴大,保持糧食供需長期基本平衡的任務非常艱巨。

     他並分析國際糧食供求形勢和價格走勢指出,全球糧食供需形勢複雜多變,糧價撲朔迷離。去年以來,國際糧食市場供求趨緊,糧價居高不下,未來世界經濟成長可能放緩,國際石油、糧食等重要初級產品價格受多方面影響,走勢難以預測。

     聶振邦表示,在中國糧食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程度加深,國際市場對中國糧食供求和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保持中國糧食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難度加大,需要增強糧食宏觀調控的能力和水準。

中國北方遭五年來最嚴重旱情 糧產受影響

 2008.04.14  中央社

     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四月十日,中國耕地受旱面積達到兩億五千九百萬畝,北部地區遭受五年來最大旱情,對糧食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新京報」報導,今年一月至三月上旬,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不足十公厘,其中東北大部、華北中北部地區累計平均降雨量是一九五一年以來同期最少。

     受此影響,北方大部分地區旱情持續發展東北、華北地區春播缺水,土地乾裂,小麥發育情形不佳,北方地區的旱情是近五年來最嚴重的旱情。

     由於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因此嚴重的旱情對今年中國的糧食生產構成很大威脅。

星期五, 5月 09, 2008

大��形成10大城市群

工商��2008.04.29【彭�琳/�合��】

     中��家�改委�土���地���研究所副所�肖金成日前指出,中�大��形成10大主要的城市群,承�起半�以上的GDP,而京津冀、�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圈,未�20年�仍���主�中�大�的���展

     肖金成上�末(26日)在其「中��域�展�略�中部崛起」的���告中表示,中�大��形成10大城市圈,�成�支����展的十大支柱。「�江日�」引述他的看法指出,未�十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三角、珠三角、山�半�、�中南、中原、�江中游、海�西岸、川渝��中。

     相���指出,�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占了全中�大�的9.99%,人口��了35.02%,而其所�造的GDP,在全中�大�的比率�更是�到52.83%。肖金成��,十大城市群以不到10分之1的土地面�,�承�了3分之1以上的人口,更�造了2分之1以上的GDP,因此��源�境承�能力和未��展�力�看,�十大城市群���造出更多GDP�。

     肖金成���,未�20年�,�三角的腹地����大,浙江、江�、安徽等地�都��入�三角城市群的��。而珠三角地���和香港澳�完成�域��一�化的��,�有更大的成�空�。北方的京津冀城市群,�因各大城市特色不同,互�作用���烈,在天津�海新���之後,京津冀更�成��家�略中心。�三大城市群,未�20年仍�在中�大����展�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星期四, 5月 08, 2008

北京研究建第七功能區

2008.05.07 中央社

     中國首都北京市著手規畫將西南部地區列為第七個功能區,作為發展旅遊、休閒和新興友好型產業的聚集區。

     「北京青年報」報導,根據北京市人代會代表所提議案,內容主要涉及生態涵養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以及山區搬遷等四方面問題。

     議案已交北京市政府辦理。今年九月上旬,北京市政府將就該議案的辦理情況向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彙報。

     北京目前有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分別是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商務中心區、奧林匹克中心區和金融街。

中國制定主體功能區規劃細分四類國土

2008.05.07 
中央社

     為了重塑中國空間開發格局,備受矚目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制定已進入最後階段,中國發改委將國土空間細分為四類,清楚管理體系和機構成為未來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點。

     據「21世紀經濟報」報導,中國國家發改委權威人士透露,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制定已進入最後階段。

     這項規劃是從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全國角度,重塑中國空間開發格局。規劃草案將很快提交給中國國務院審定。同時將報中國人大審議批准後頒布實施。

     不僅是管理體制改革,未來區域協調發展將以更細化、更全面的思路展開。

     正在制定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將重塑中國區域發展格局。由中國發改委帶領制定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已進入了最後階段。

     新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將在國家和省級兩個層面上,以市縣為基本單位,進一步把國土空間細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

     中國發改委消息人士說,這項規劃是以現有四大區域(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經濟騰飛)戰略為基礎,並不矛盾。但是這些戰略的制定需要細化和完善。

     中國發改委副秘書長楊偉民曾說,規劃將充分考慮不同區域的資源條件,對每一類開發區域將來的發展方向、定位、對空間如何管制,做出比較細緻、全面性的設計安排。

     中國發改委消息人士說,按照上述四類主體功能區定位,中國國土將依照「國家級主體功能區」的劃分思路。

     首先,中國的優化開發區域將可能主要定位於環渤海、長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

     而對於重點開發的區域,根據目前該規劃原則,重點開發區域的功能定位是,要使這個地區成為產業集聚能力比較強,現代產業體系相對完整的區域;城鎮化、層次比較高的地區,成為中國重要的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包括中原地區、長江中游地區等。

     而另外兩個區域,限制開發區主要包括目前開發比較大,資源承擔比較重的地區;禁止開發區,主要包括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等。

     中國發改委人士說,國家級劃分的每個區域內,可能還會有更細緻劃分。例如重點開發區內的自然保護區屬於禁止開發區。

     因此,屆時國家級的主體功能區將不會覆蓋中國全部國土,而是將關係到國家競爭力、國家生態安全等方面的重點區域挑選出來。而省一級的主體功能區則在此外的空間再進行更細緻的劃分。

     跟以往的區域發展戰略一樣,如果要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財稅、投資、產業、土地等相關配套措施也要跟進。因此,伴隨這個規劃,配套措施也在積極醞釀和制定中。

降低進入門檻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爭取珠三角台商

工商時報2008.05.07
【楊泰興╱綜合報導】

     根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為推動國家新批准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家工商總局提出了將提供廣西「三放寬一支持」政策,降低進入門檻,預期將會吸引更多珠三角台商轉進。

     今後,企業註冊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可以申請使用不含行政區劃的企業名稱,直接由廣西工商部門受理;在北部灣緀濟內辦理企業或個體戶登記,無法提供房屋土地管理部門對經營場所權屬證明時,可以憑法人或其他組織出具的證明辦理。

     國家工商總局的「三放寬一支持」政策內容為:「放寬企業名稱登記及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等條件限定」、「放寬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注冊授權條件」、「放寬商品展銷會登記權限。」至於一個支持為「加大對廣西工商係統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

     具體的作法有做法還有:對籌建期較長的加工型企業,可先辦理企業登記,確認主體資格,待取得相關批準文件或許可證後,再核準經營範圍,確認經營資格等。另外為了幫助外商投資便利化,在簡化外商用人民幣利潤再投資的手續、簡化登記手續、放寬外資企業經營範圍等方面,也做了具體的改善。

     據了解,北部灣的範圍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面積達4.25萬平方公里,與38個香港面積差不多,地理位置突出,具有對東協各國的交通優勢,預期將吸引珠三角的兩萬多家加工出口廠轉進。

大陸綠色環保行動力 走在世界前端

當北京市民于玲從中國綠化基金會獲得第一張森林碳匯憑證時,中國推動綠色環保的行動力,已走到世界前端。

由大陸國家林業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及中國綠化基金會共同成立的中國綠色碳基金,在4月4日中國植樹節當天,分別在北京房山區青龍湖鎮,和八達嶺林場啟動第一次以碳權交易為目的造林計畫。

中國綠色碳基金辦公室發言人章升東指出,該基金去年成立時,先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出資人民幣3億元進行造林、森林經營,及能源林基地建設等活動。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青龍湖鎮造林計畫,是中國綠色碳基金首次以累積碳權為目的的造林項目,計畫出資人民幣300萬元,未來20年內造出碳權林6,000畝,估計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近4,000噸。

八達嶺林場碳權林項目,是中國第一個由民間大眾捐款展開的碳權造林項目,資金來源是由中國綠色碳基金中,個人出資購買的碳權資金來投資,並營造以白皮松、栓皮櫟、元寶楓等為主的碳權示範林。

自今年起,中國綠化基金會對外開放各地企業,及民眾購買碳權憑證,至3月底共收到來自北京、廣州、浙江、江蘇、雲南、海南,及新加坡等地人民幣10萬元以上的碳權投資資金,專家估計,每出資人民幣1,000元將獲得5.6噸的碳權。

出資購買碳權的民眾,除了能得到中國綠化基金會給予的收據外,國家林業局還會發放一個碳匯購買憑證,並將資金使用、造林地點、收益群體、碳匯計量等資訊公布在中國碳匯網上。

章升東表示,辦公室在收到各地收來的資金後,將先尊重企業,及民眾的意願,先選擇適合造林的位置,再由專家評估適合生長的樹種,並估計可創造的最大碳權規模。

在不同地區,那些樹種可以吸收最多的二氧化碳?章升東說,這涉及相當複雜的科學,最好的辦法,是尊重不同地區原有的生態環境,在不同地區種植各地的鄉土樹種。

除了提供企業,及民眾碳權市場的買方交易之外,章升東也認為,大陸各地如果有符合條件的森林地,也可請該基金辦公室評估是否具有賣方價值。

章升東強調,目前中國綠化基金會所推動的碳權買賣,在全中國仍屬於試辦階段,並未和國際的碳權市場接軌,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需要去承擔其他工業化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雖然也有國外企業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洽詢碳權買賣,但是現階段還是屬於中國自發性的碳權造林,也藉此提供中國企業提升社會責任的管道。

【2008/04/30 經濟日報】

星期三, 5月 07, 2008

中國增產》跨國採礦種植農作

中國橡膠需求看漲,寮國和中國接壤地區種植了大片橡膠林。
美聯社

北京為了替迅速發展的經濟尋求資源,已在世界各地取得採礦、伐木特許權,現在為了供應老百姓糧食和各項產業需要,更把目標轉向各種農作物。中國企業正爭搶海外大片土地,進行農業交易。但這個趨勢不僅帶給當地人民希望,也引來許多批評。

寮國一處偏遠的山區村落數個世代前處處是稻田,現在是一排排整齊、新種的橡膠樹,橡膠汁的目的地是中國。全村60戶家庭都在種橡膠樹,希望中國未來幾年對橡膠的強烈需求,能為他們帶來財富。

寮國當局宣傳橡膠是神奇作物,將幫助寮國脫離世界最貧窮的國家。另一方面,預期中國2020年的橡膠需求量將占全球三分之一,擁有二億輛汽車,成為最大汽車市場。

從東南亞到非洲,到處都有中國公司在種油棕、桉樹、柚木、玉米、樹薯、甘蔗、橡膠和其他農作物。中國通訊巨擘中興國際投資公司在剛果買下超過七百萬英畝土地,種植油棕。國營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在辛巴威獲得政府許可,在該國南部種植25萬英畝的玉米。

但除了向脫離貧窮邁進一大步,專家們譴責中國企業從官方取得橡膠特許權,但沒有補償農人,以及「無法無天地」違法、破壞人權和環境。

【2008/05/05 聯合晚報】

吳敬璉示警 貧富差距 大陸經濟發展嚴峻挑戰

工商時報2008.05.04
【楊泰興、陳碧芬╱台北報導】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吳敬璉昨天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在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巨大成就,GDP增長了42倍,進出口總額增長84倍。但是,出口導向型政策引發的負面效果、政府對市場的行政干預及貧富差距擴大,都是當前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嚴峻挑戰。

     他表示,中國政府未來應繼續推進在國有企業、金融及財政方面的改革,同時打破壟斷,把市場建立在法治基礎上。

     吳敬璉中指出,總體而言,中國的「30年改革」是「政治遠落後於經濟改革」。當時以新加坡為代表的,即由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即東亞模式),最受鄧小平偏好。不過因經濟學者多半主張所謂西方的市場經濟模式,最後在中共12屆三中全會確立了這兩大模式的改革方案。

     跨入第四代領導人的改革開放階段後,吳敬璉透露,在2004年到2006年間,中國內部爆發對貧富差距擴大的爭論,一派認為改革不夠徹底才造成問題,一派歸罪市場經濟。

     這場論戰喧騰一時,終於在中共十七大期間塵埃落定,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進行特別論述,才定下了中國已不可能再走回頭路的基調。

     但他同時強調,直至今日,中國仍有「尋租」(Rent Seeking,即利用「管制壟斷」的力量,尋求不法或超額的利益)。他表示,如事事均需審批的制度,便是「尋租」、「腐敗」的另一種形式跟蔓延。

中國每天消耗三十多億個塑膠袋

2008.05.02  中央社

     中國大陸每天至少用掉三十多億個塑膠袋,塑膠袋所造成的污染令人觸目驚心。為方便回收,中國於五月一日發佈塑料購物袋強制性標準,將於六月一日起執行。

     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報導,這項標準將塑料購物袋分為幾類,包括:普通塑料購物袋、降解塑料購物袋、澱粉基塑料購物袋等,便於消費者識別和分類回收。

     同時,用於食品的塑料購物袋必須標注「食品用」字樣。

     六月一日起,不符合新標準的塑料購物袋將禁止生產銷售

     報導引述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董金獅指出,生產食品用塑膠袋的企業,如果不按要求進行生產,至少要受到人民幣十萬元的處罰。

     據指出,目前中國大陸每天消耗各種塑膠袋多達三十多億個,如果每人每天只使用一個塑膠袋,而且重複使用,每天就能減少二十億個塑料袋的使用。  

維吾爾領袖指控中國在新疆加強鎮壓

2008.05.06 中央社

     流亡在外的維吾爾人領袖熱比婭.卡德爾指控,北京奧運會聖火即將在新疆展開傳遞前,中國正在新疆加強鎮壓回教徒行動,她並呼籲取消奧運聖火在新疆傳遞計畫。

     維吾爾美國協會領導人熱比婭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公安正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逮捕許多維吾爾人,北京奧運聖火將於下個月在新疆展開接力傳遞。

     熱比婭說:「為了使奧運會聖火能夠在東土耳其斯坦傳遞,中國當局已經對維吾爾人進行嚴厲鎮壓。」維吾爾人稱新疆為東土耳其斯坦。

     熱比婭回答記者的電子郵件提問時說:「我們獲悉,中國當局為阻止維吾爾人對聖火傳遞進行和平示威抗議,已逮捕和監禁許多維吾爾人。」

     熱比婭說:「我反對奧運聖火傳遞,因為維吾爾人因此受到嚴厲鎮壓。」

     在熱比婭提出這些指控前,流亡在外的另一名維吾爾領袖指稱,在過去四到五個月期間,據信中國當局已在新疆逮捕一萬多名維吾爾人。

中國獨特的新經濟現象

林毅夫
中新社

我個人喜歡歷史,因為現在和過去是高度相關的。

要了解中國的未來,首先要了解中國的過去。尤其是過去的二十多年的中國經驗。

1999年以後,國外一些經濟學界和媒體對於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數字出現了質疑聲浪,懷疑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是虛假的。這個觀點最早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中國經濟的學者湯瑪斯.羅斯基(Thomas Rawski)提出的,很快在報界得到渲染,後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梭羅(Lester Thurow)也寫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經濟1998年以後的增長速度不是7.8%,頂多只有2%,甚至有人認為是負增長。他們提出質疑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在1998年以後,出現兩個新的經濟現象,而這兩個經濟現象是發達國家在經濟快速增長時從未遇到過的。

這兩個新的經濟現象是什麼?一個是在經濟高增長的同時,伴隨通貨緊縮;一個是在經濟高增長的同時,能源消耗反而下降。

現有理論模式無法解讀

通貨緊縮在其他國家發生的時候,它的經濟增長是零增長或者負增長,在政府很強大的財政支持下,增長率才比零高一點。可是中國從1998年到兩年前,每年的物價基本上不斷下降,但經濟增長速度是7.8%,而且是全世界同時期裡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此外,中國在1997到1999年,能源的使用是負增長的。別國在通貨緊縮的時候經濟負增長,在經濟增長的時候能源的使用也是高增長,而中國則不是這樣。所以國外對中國的統計數字產生很大的懷疑,認為1998年以後中國官方所講的每年7%、8%的增長是虛假的。

這些數據是真是假,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的經濟很不容易解讀,而國外的懷疑,實際上是用國外現有的理論模式套用在中國所造成的。目前中國是一個在轉型中的經濟,正處於由計畫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因此國外很多現有的經濟模型並不適用中國。

過去中國是短缺經濟,很多東西買不到,只要生產出來就有人買,因而在1980年代,中國經濟有個很特殊的現象叫做鄉鎮企業。鄉鎮企業是農民投資的,投入不高,技術水準低,產品品質也不高,但產品都賣得出去,在當時是農村致富的最主要手段。到了1990年代中後期,經過投資的高速增長,新增加許多生產力,造成生產能力過剩。其中相當的部分是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通常他們技術水準都比較高,產品品質也高。在過剩的狀況下,有些品質差、技術低的企業必須退出生產,由此形成經濟增長內在結構的變化,能源的使用相應減少。

我大哥在揚州投資一個中型的水泥廠,每年大概生產40萬噸。在我大哥的水泥廠未投資之前,當地有三個小水泥廠,是立窯式的,很舊的傳統技術,這三個水泥廠的總產量是18萬噸。年產40萬噸的水泥廠使用的能源只有原來那三個小水泥廠的70%。可想而知,我大哥的水泥廠建成以後,其他的三家就關門了。一個新廠的產量比舊廠增加了兩倍多,可是能源使用只有過去的70%。這個情形在1996、1997年以後在中國發生得非常多;產量增加很多,經濟還在增長,而在結構轉變的過程中,能源的使用是負增長。

國外在了解中國經濟的時候,這些細微但卻是深刻的變化不太容易把握,所以他們不理解別國在通貨緊縮時經濟是負增長,而中國卻高增長;別人高增長時能源使用高增長,中國能源使用還下降。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是一個轉型經濟。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中國過去這廿多年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千真萬確的;而要真正深入了解中國經濟,必須要能夠去把握這些細微卻深刻的變化。

正因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本身以及中國經濟現象在全球經濟中地位愈來愈重要,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又出現了許多難以用現有理論解釋的現象,中國的經濟學界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保持8%∼10%的成長率

人們更關心的是,在未來10年2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會是什麼樣?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態勢完全有可能大體上保持過去25年的成長速度,即每年約8%左右的速度。當然會有所起伏,但是總體上來講,保持8%∼10%的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研究一個國家的長期經濟增長,最重要看的是三個方面:第一是這個國家要素增加的速度的可能性是多少。要素當中,土地是不會增加的,勞動力增加受人口制約,重要的是資本的積累速度可能會怎樣;第二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可能性。同樣的要素用來生產從附加值比較低的產品轉移到附加值比較高的產品的時候,即使各種要素不增加,經濟也增長;第三是技術。同樣的產業,技術水準提高了,經濟也能發展。

在上述三個方面中,技術最重要。技術變遷有兩種來源,一是自己發明,一是引進。跟發達國家收入水準的差距,其實就是技術水準上的差距。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到底應該用哪種方式來取得技術的變遷比較好呢?關鍵要看成本。引進技術,相對來說,投入是低的,風險也是小的。實際上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否真正地利用技術差距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就在於能不能很好地利用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引進外國的技術,推進快速的技術創新。

我做過很多研究,日本和東亞「四小龍」為什麼二次大戰之後能夠成為唯一的一群真正趕上發達國家、或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新興工業經濟呢?關鍵在於,這些國家都在發展的某一個階段,比較好地利用了比較優勢,比較好地利用了引進新技術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實際上在1980年代之前,有多少新技術是日本發明的?不能說沒有,但是比重不大。

中國實際上也是如此。中國在1978年以前是一個封閉經濟,很多技術不能夠從國外引進,只能自己發明了。固然衛星可以發射了,原子彈可以試爆了,但是技術更新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中國在1978年以前經濟發展的速度非常慢,品質也不好。從1978年以後,中國開放經濟,開始從國外引進新技術,所以中國取得了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

經濟規模將是美國2.5倍

由此引發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中國走技術變遷的經濟發展道路儘管是對的,但這條道路還能走多遠呢?

一般來說,理論只能告訴我們這條道路的影響是正的還是負的,至於這個影響的量有多大,這個影響能有多遠,我們只能從經驗來看。倘若從經驗來看,我個人覺得日本的經驗是很可以作為比較的。中國現在的經濟跟日本1960年前後的那段時間相接近。從幾個指標來看,比如預期壽命、衛生條件、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指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數字愈低,代表愈富裕)等等。1960年,日本男人的平均壽命68歲,女人73歲,中國在2000年的時候男68歲,女72歲。還有另外一個指標,嬰兒死亡率,其實也包含衛生條件。日本在1960年嬰兒死亡率是3.1%,中國在2000年的時候也是3.1%,在同一個水準。再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1960年,日本農業占GDP的16.7%,中國在2000年是15.9%。另外一個指標是恩格爾係數。日本在1960年,城市裡每個人每賺一百元消費38.8元在食品上面,中國在2000年是39.2元。從這麼多社會指標來看,中國現在的經濟大體相當於日本在1960年的時候。日本從1960年開始同樣的高速增長,而且維持了將近30年的增長,到1988年的時候,日本人均收入趕上美國。

由日本的經驗來看,加上人民幣長期的幣值變化,到203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一半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到時達到一半,中國人口是美國的五倍,中國的整體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2.5倍!這個市場當然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這個市場也是所有投資者所希望參與的市場。

(作者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摘自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5月號)

【2008/05/01 聯合晚報】

鴻海 不排除前進大西部

因應大陸沿海城市生產成本增加,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5) 日前往四川考察投資環境,鴻海不排除朝大西部邁進。

中新社報導,郭台銘最近前往大陸四川,引起市場聯想鴻海可能加碼大陸投資。對此,鴻海副總暨發言人丁祈安昨天表示,郭台銘到四川考察投資機會,目前沒有具體結果,如果有新的投資計畫會對外公布。

大陸沿海城市近年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相關製造廠商開始朝向內陸轉進。大陸政府開發大西部地區,將四川成都、武漢、太原、晉城、重慶等十大城市,列為重點開發地區,引起郭台銘興趣。

丁祈安說,鴻海為分散風險,早就到各地投資,不只中國大陸,鴻海也前進越南、印度等新興國家。

鴻海目前在大陸深圳龍華、江蘇昆山、北京等地設有生產基地,也向華北、東北、華東地區邁進,丁祈安認為,鴻海在很多城市、國家都設有生產基地,相較同業相對集中在特定區,成本控制上更有彈性。

【2008/05/06 經濟日報】

星期二, 5月 06, 2008

世界第一 杭州灣大橋通車

工商時報2008.05.02
【賀靜萍╱綜合報導】

     北起嘉興市海鹽,跨越杭州灣海域,止於寧波市慈溪,全長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昨天晚間通車,這是目前世界最長的一座跨海大橋。

     這座總投資約118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埭,跨越寬闊的杭州灣海域後,寧波市慈溪是終點站,全長36公里。

     通車後,雙向共有6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的大橋,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120多公里,成為瀋海(瀋陽-海口)高速公路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

     而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由中國自行設計、建設和管理的,除了長度之外,還締造了多項世界第一。

     包括:混凝土用量達到了245萬立方米,相當于再造8個國家大劇院;用鋼量達到了80萬噸,相當再造7個鳥巢;工程的總投資額118億元人民幣,是中國有史以來投資額最大的橋梁;大橋最終採用的是斜拉索橋的設計,可以抵抗12級以上的台風。

     除此之外,杭州灣大橋最引人注意的是,整個大橋共有1,844盞路燈,包括有霧燈。每盞燈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根據大橋上實際車流量,調整路燈亮度和路燈開啟密度。這項世界獨創技術,也是首次運用在道路、橋樑照明上。

     此外,跨海大橋上每隔500米就有一個攝影機,可以355度旋轉,保證整個橋面沒有任何盲點。橋上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叫「事件監測器」,橋面上大到交通事故,小到違法停車、行車中向窗外扔東西這些「小動作」,都逃不過監視器。而部分攝影機還擁有對火苗和煙霧檢測,在10秒內發現火災。

     而大橋中間的隔離帶,是由一塊塊跟著護欄變換顏色的反光板組成,有效防止對向車流燈光對視線的影響。大橋每隔5公里護欄顏色分別為紅、橙、黃、綠、青、藍、紫,如果從遠處的水面看過來,整座大橋就仿佛一條臥在海上的「七彩長虹」。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昨天晚間11時58分,杭州灣跨海大橋試運營通車。初期階段,橋上不允許貨車行駛。

星期一, 5月 05, 2008

大陸提高貧困線 暴增4千萬窮人

中國時報 2008.04.13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根據去年的標準,大陸貧困人口已降至四千萬人左右;但是,這個貧困標準遠低於國際標準。中共國務院扶貧辦打算提高貧困線畫定標準到年收入一三○○元(人民幣,下同),此一標準趨近國際標準日收入一美元。不過這麼一來,大陸的貧困人口將從目前的四千萬人暴增到八千萬人,足足增加一倍。

     據大陸《經濟觀察報》報導,一九八五年,中國確定人均年純收入兩百元作為貧困線,此後根據物價指數,逐年微調。○八年,大陸絕對貧困線標準為人均純收入七八五元以下,低收入貧困線標準為人均純收入七八六至元一○六七元。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二○○七年底,全大陸農村貧困人口為四三二○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一四七九萬,低收入人口二八四一萬。

富士康砸錢 催生太原鎂都

工商時報2008.04.14【李書良】

     經過數年的籌備建設,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山西省太原市以富士康科技集團所建設的科技工業園,今年底時將全部建成,屆時該園區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鎂合金產品生產和科研基地。

     近日「香港商報」報導,在日前舉辦的太原鎂及鎂合金產業高端論壇上,太原市有了新的美譽「鎂都」。從「煤鄉」到「鎂都」,顯示山西省這一中國「老工業基地」正轉型發展綠色產業

     進駐太原 專攻鎂鋁合金

     說到這個轉變,郭台銘創辦的富士康無疑是帶領者。二○○三年富士康集團在太原建設「科技工業園」,總投資高達一一二.八四億元人民幣(下同)。

     這座太原科技工業園占地面積達八五四畝,是過去幾年山西省所引進的最大的外商投資專案。儘管富士康早於二○○三年就進駐太原,但是,直至大約兩年前才開始大舉加強投資。此外,富士康還在山西省晉城市建立了工業園區。

     富士康在太原的園區主要從事鎂鋁合金機構件、精密模具、散熱模塊、LED照明器件、手機、鎂鋁合金汽車零組件等的生產,整體建設在今年年底將全部完工,屆時員工將達六萬五千多人,產值可達三百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鎂合金產品的生產和科研基地。

     目前,鴻海集團在中國大陸共有七個工業區,除了山西太原及晉城兩大園區搶攻能源、原料及鎂合金產業之外,深圳營運總部、山東煙台、北京工業區主攻無線通訊、杭州工業區主攻手機設計研發、昆山工業區則主攻連接器產業。

     鴻海投資的太原科技園區,投資方式與以往不同,過去鴻海的投資都屬於貼近客戶才至某地區大舉投資,而山西廠的投資則為貼近原物料所為,一則為客戶導向,一則為製造導向,未來發展會有明顯不同。

     對於山西這一重大發展,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說,在太原科技工業園,可用鎂合金做手機、電腦攝影機等,鎂合金已應用到眾多領域,作為中國的「國家級鎂合金產業基地」,該集團所屬公司富士康已成為山西、乃至中國大陸鎂產業發展的引導者。

     太原市長張兵生也表示,富士康是全球三C產業中最大的製造商,同時也將成為鎂金屬最大的消費企業。他說,有世界一流的企業引導山西鎂業發展,太原市要打造成為世界「鎂都」。

     在今天全球資源緊缺、原物料吃香的年代,鎂已成為中國大陸繼稀土和鎢之後的第三種世界性戰略資源,中國鎂的儲量第一、產量第一、出口量第一。

     郭台銘表示,富士康走在世界「鎂」業研發應用前沿,其中,第四C(汽車電子產品)是汽車產業中成長最快的項目(三C為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產品),富士康已為寶馬公司提供了五批汽車零件,寶馬公司並已表示,如果連續供應十個批次無問題,將擴大採購量。

     回饋故鄉 郭台銘斥重金

     郭台銘重金投資山西並非偶然之舉,由於鴻海集團全力搶攻PC、筆記型電腦及手機用鎂合金的市場占有率,看準了山西鎂礦資源豐厚,再加上郭台銘祖籍山西,因此吸引郭台銘返鄉投資。未來鴻海集團旗下的鴻海、鴻準、富士康都將以山西廠為重要據點。

     山西台商透露,山西天然資源豐富,在當前台外資企業都在搶能源的情況下,鴻海未來在當地很可能還會有更為突破性的投資項目出現。

萬里大造林騙局 吸金13億

工商時報2008.04.14【康彰榮】

     中國近年環保意識抬頭,政府也推出諸如「退耕還林」等重大環保政策,但卻有不肖之徒藉此行騙,名噪一時的「萬里大造林」就是其中一項大騙局,前後三萬多人受害,被騙取十三億元人民幣(下同)。諷刺的是,主謀陳相貴還曾獲得「經濟建設功勳人物」,而其他涉案者還不乏知名人士。

     造林為幌子 變相斂財

     去年十一月,中國公安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四張通緝令,懸賞追捕內蒙古「萬里大造林公司」四名在逃嫌犯。通緝令稱,該公司以「託管造林」的名義非法進行林木銷售,利用虛假宣傳共騙取了三萬二千二百萬餘名群眾的購林款一三.○七億元,其中很多是百姓一生的積蓄。

     「萬里大造林公司」董事長陳相貴是黑龍江省人,現年四十四歲。他在十八歲時參軍加入森林警察部隊。復員後在一家洗衣粉廠做推銷員。兩年後以委託生產的方式打造出「八分鐘」洗衣粉品牌。

     二○○三年六月國務院推出新政策,鼓勵民眾自行投資發展林業,陳相貴由此創辦「內蒙古萬里大造林」集團公司(以下稱「萬里公司」),他提出了「五年造林百萬公頃,染綠國土千分之一」的豪語,並在大陸十二個省市區成立了一百多家分公司,銷售人員達九千人以上。

     萬里公司的宣傳資料上宣稱,公司已在內蒙古通遼縣購買了百萬公頃的草原荒地,並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植樹造林。投資者只要投入三萬元,萬里公司就會代替他們在草原荒地上種植十畝快速生長的優良楊樹品種。等待八年後,投資者就可從楊樹銷售收入中獲得十八萬元的收益。

     老鼠會模式 狠撈暴利

     陳相貴還砸鉅資在中央電視台為萬里公司大打廣告,有段時間每天早上七點,只要打開中央電視台兩套節目,就能看到陳相貴操著東北腔,不厭其煩地說著「萬里大造林,利國又利民」的廣告詞。

     陳相貴因此名氣大增,甚至還獲邀在央視電視劇上扮演正直的黨委書記。有官方媒體曾稱陳相貴為「共和國經濟建設功勳人物」,陳相貴創業事跡還被載入中國大型歷史紀念文獻「國魂」。

     當時,類似萬里公司這樣把造林工程稱為「綠色銀行」而竭力勸導民眾購買林地的,僅北京就出現了二十多家造林公司,每家公司都聲稱要建立幾十萬畝、甚上千萬畝林業基地。一時間,塞北荒原彷彿成了綠樹的天堂。

     據了解,這些造林公司以每畝三至十元,有的甚至○.五元的低價,承包租賃下草原荒地,卻以每畝近三千元的價格賣給投資者,至於八年後實際投資回報率多少,那是以後的事了,投資款先到手再說,於是所謂造林工程吸引了眾多投機者。

     但很快就有人發現了其中的蹊蹺。二○○四年十月中旬,多家大陸媒體大篇幅報導萬里公司的虛假宣傳和類似「老鼠會」式的傳銷籌資模式。部分媒體在萬里公司的林地調查發現,儘管二○○四年他們植下速生楊一千畝,但存活棵數「屈指可數」。其他造林公司也類似全軍覆沒。

     陳相貴雖然在去年就遭逮捕,但該案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警方偵查時發現,多位知名人士捲入這場騙局,如創作「昨天、今天、明天」、「賣拐」等小品,擔任過央視電視劇「劉老根」編劇的何慶魁,便以股東和形象代言的名義,從萬里大造林公司總共拿走了六百多萬元。

     這件詐騙案也引起官方和民間不少反思。當地林業局的人說,很多造林公司轟轟烈烈地來,卻悄悄地走。這讓人想起當年的「大躍進」,口號高喊「敢叫荒山變良田」,結果呢?餓死幾千萬人。

失業大學生 養蒼蠅致富

工商時報2008.04.14【彭?琳】

     中國大陸西南財經大學會計系的鄭鵬,畢業後工作不順利,轉行在成都開設蒼蠅養殖場,用恆溫空調溫室和奶粉,培養數百萬隻蒼蠅,供作飼料使用,甚至還有餐廳向他訂購蒼蠅的幼蟲蛆,拿去做美食

     學養蠅 遠赴河南拜師

     三十多歲的鄭鵬和妻子袁麗都具有大學學歷,鄭鵬更是畢業自西南財經大學會計系,朝向高薪的會計專業工作發展,是他同學們畢業後的主要方向。但是鄭鵬卻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從酒類銷售員展開他的職場生涯,做了幾年之後,卻也覺得沒有太大進展。

     三年前,鄭鵬偶然聽說了養蒼蠅可以賣錢的消息,就跟袁麗老遠跑到河南去拜師,然後再把技術帶回成都,在黃土鎮成立了現在的生寶生態園蒼蠅養殖場。一開始兩夫妻親力親為,包辦餵食、孵卵的工作。

     繁殖蛆 賣給高檔餐館

     別小看平常看來骯髒、貧賤的蒼蠅,要真正當起事業來養,可是要花費很大的功夫去照顧。鄭鵬搭起了一座兩百平方公尺大的溫室,一邊養蒼蠅,另一邊養蛆。蒼蠅跟蛆對溫度的要求很高,所以溫室裡面用熱水管線以及散熱片,來將溫度保持在二十五至四十度之間。

     在養蒼蠅的溫室裡,鄭鵬用蚊帳搭起了二十四個蠅房,養著超過一百萬隻蒼蠅,場面既壯觀又噁心。這些養殖蒼蠅不但住得好,連吃的東西也經過精心調配。鄭鵬說,他們主要是用紅糖參雜奶粉來餵食蒼蠅,但是蒼蠅食量很小,一萬隻蒼蠅每餐大概才吃掉二十公克的食物。另外用黃豆和麥麩來養殖剛孵出來的蛆。

     鄭鵬表示,因為蛆的蛋白質含量高,是雞鴨魚蟹蝦的上等飼料,他們大規模養殖蒼蠅,正是為了繁殖蛆,出售給飼養家禽的農戶甚至高檔餐館。

     鄭鵬說:「這�的蒼蠅主要是家蠅,但與一般的蒼蠅不同,因為它們一生都生活在與世隔絕的蒼蠅籠�,所以不會沾染細菌。孵出的蠅蛆生活在由黃豆和麥麩組成的培養基�,也是不染塵世。」

     點蠅成金 建立生態園區

     飼料用的蛆,每公斤價格約二至三元人民幣(下同),但是賣給餐廳當菜餚的蛆,價格就飆漲至每公斤八十至一百元,這是因為給人吃的蛆,必須要經過無菌培養和加工。很多高級餐廳都跟鄭鵬的農場簽約,大量買蛆回去做菜,上了桌之後,一兩蛆就可以要價二十元以上。

     蒼蠅的生長週期很快,四天就能孵化,但是成蟲也只會存活二十天左右。鄭鵬除了把蛆當飼料賣之外,自己還善用死掉的蒼蠅,拿來養魚、養雞,建立起一個大型生態園區。

承接南方產業轉移 鐵嶺打造工業城

工商時報2008.04.05【李道成╱台北報導】

     為了承接華東、華南的產業轉移,中國大陸東北與內陸省份城市,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企圖在這次經濟版圖重劃中占有一席之地。

     南接瀋陽、北連吉林省四平市的鐵嶺,就直接規劃了「瀋鐵工業走廊」,藉此連接瀋陽與鐵嶺兩市的產業軸線,一方面打造振興東北工業基地的黃金大道,同時也作為承接南方企業移轉的重要根據地。

     這個大型產業基地設計,包括一個核心區與二個基本點延伸區所構築的三大經濟板塊組成,一共分布了十七個規劃面積一九四平方公里的重點工業園區

     根據遼寧省的經濟規劃,「瀋鐵工業走廊」將建設成為能源優質產品加工的二大基地;並承接國外內包括裝備製造與配套加工化工醫藥、新型建材、現代服務與高新技術等五大產業的平台。

     同時,這個具跨區域的產業基地戰略規劃,已被寫入遼寧省第十次黨代會和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全省經濟發展和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區域戰略重點之一。

     在受到省政府重視的情況下,鐵嶺市今年還提出了,要把瀋鐵工業走廊推向新型工業化階段,並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未來在競爭力加強後,瀋鐵工業走廊預計在二○一○年的工業產值將達到一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全市人口的六成,就業機會的七○%,還有經濟總量的八○%都會集中在這條黃金走廊上。

     除了規劃完善的工業基地,可以順利銜接來自大陸南方與海外的產業移轉之外,鐵嶺市豐富的天然資源,以及廉價的能源,也是往後吸引內外資企業的重要籌碼。

     以煤炭來說,鐵嶺目前每年產煤二千二百萬噸,全市煤炭儲存量達二二.五九億噸,煤氣儲量二九三億立方公尺;至於發電量更是可觀,現今發電裝機容量達二四○萬瓩,二、三期的技術改造後則將提高到四九○萬瓩。

     不僅火力發電量龐大,鐵嶺還同時擁有豐沛的風力發電資源,現今風力發電量已超過一百萬瓩;未來該市的總發電量將超過八百萬瓩,大約是整個三峽水電廠發電量的一半;低價且充沛的能源,將是這個東北城市吸引企業進駐的一個大誘因。

     此外,為了讓這個東北能源大城的產業配套更為完整,鐵嶺市政府還強調服務優先,尤其是在審批事項上大幅減少,讓企業進駐的速度更快。

     另外,包括國際物流城、新城區、還有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企圖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來自各界的產業轉移,還有新經濟形態的誕生。

     南接瀋陽、北連吉林省四平市的鐵嶺,就直接規劃了「瀋鐵工業走廊」,藉此連接瀋陽與鐵嶺兩市的產業軸線,一方面打造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黃金大道,同時也作為承接南方企業移轉的重要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