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11, 2008

粵東洪澇嚴重 近20萬人遷移

受持續暴雨影響,廣東汕頭、潮州、揭陽和汕尾4市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昨天已轉移近20萬人。

廣東省水文局指出,6到9日,粵東地區持續暴雨,主要下在潮州、揭陽、汕尾一帶,導致粵東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初步統計,暴雨導致汕頭、潮州、揭陽和汕尾4市、21個縣(市、區),297.58萬人受災,倒塌房屋1700間,2人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103.8千公頃,損壞小型水庫8座,損壞堤防295處、74.19千米,堤防決口66處,損壞水電站5座,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億元人民幣。

受暴雨影響,粵東地區各河流先後出現洪峰水位,隨著雨勢逐漸減弱,昨天各河流水位開始回落;暴雨並導致西江、北江、東江、韓江四大江河水位不同程度上漲,但均在警戒水位以下安全運行。

【2008/07/10 聯合報】

星期三, 7月 09, 2008

三清山 世界自然遺產進榜

女神峰
中新社
 
千峰競秀
新華社

繼「福建土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江西三清山風景名勝區,七日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至此,大陸今年兩項申遺,均成功在大會上通過,大陸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數量增加到卅七個。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三清山的遺產價值,給予高度評價。

委員認為,三清山花崗岩石柱與山峰獨特,造型豐富,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與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引人入勝的自然美。

委員們認為,在提名地兩萬兩千九百多公頃範圍內,記錄幾乎是連續十億年的地質演化史,是國際上研究地球歷史和揚子、華夏古板塊構造的最佳地段;具有規模宏大、造型絕特的花崗岩峰林地貌景觀,是花崗岩山嶽峰林地貌的天然博物館。

得名 道教典故

三清山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境內,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座山峰高聳入雲,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個最高境界而得名,大陸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風景區內千峰競秀、萬壑奔流、古木茂盛、珍禽棲息,古有「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稱。

三清山地質之美,是打動世界自然遺產專家的原因,規劃之嚴,則是三清山「申遺」得以脫穎而出的關鍵。

斷層 締造奇景

巨蟒出山
中新社
三清山也是一座具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道教名山,保存古代文化遺產,是「億載造化和韆鞦人文相融合的典範」。

三清山總面積兩百廿九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由於處在造山運動頻繁而劇烈的地帶,因此斷層密布,山體不斷抬升,又經大自然長期風化侵蝕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奇峰矗天,幽谷千仞的山嶽絕景奇觀。

不過,由於交通不便,三清山在開發以來的近二十年裡,一直不熱鬧。

名山大川遍布的大陸,此前獲得世界自然遺產只有六處;三清山是大陸第七處、江西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除了三清山之外,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七日還將墨西哥帝王蝶保護區、法國路易十四時期軍事工程師佛邦設計的十三群堡壘、德國柏林建於廿世紀初的現代風格住宅等廿處地點列為世界遺產,總計今年已增加了廿五處。

完整名單請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http://whc.unesco.org/

【2008/07/09 聯合報】

因應三峽工程搬遷 睦和村民:收入增加 風景卻沒了

  • 2008-07-08 中國時報 【謝錦芳╱專題報導】

 ▲受三峽工程影響,許多原來住涪陵江邊的農民被迫搬到山上去,老奶奶說,收入增加了,風景沒了,現在聽不到水聲了。(謝錦芳攝)

     家住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的劉老太太說,十年前她就住在江邊,風景美極了。現在搬遷到山上種果樹,雖然收入增加了,但風景沒了,也聽不到水聲。

     「涪陵」區位於烏江與長江交會處,烏江古稱涪水,巴國許多君王陵墓葬於此地而得名,總人口約一一三萬人,是三峽工程主要淹沒區之一。三峽工程按一七五米水位蓄水後,涪陵地區就有廿八個鄉鎮、五十一平方公里被淹沒,因此有十萬八千人(約十%的人口)必須搬遷到更高的地方去。涪陵區自一九九三年開始規畫這項搬遷大工程,預計今年六月三十日全部搬遷完畢。

     搬遷工程進行十六年來,城區外圍許多大樓高聳林立,許多農村人口湧入,快速發展成新城鎮。涪陵距離重慶約一百公里,雖然是小地方,但當地最大的旅館設備相當新穎,還提供免費寬頻上網服務,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靠近烏江邊的山坡上,可以發現有不少打零工的外地人住在簡陋的屋子裡,六個床位分上下鋪擠在黑暗的房間裡,沒有衛浴設施,一個月房租三十元人民幣,平均一個床位只須付五元人民幣。可以想見,這些來自附近農村的農工每日打零工的工資非常低,否則不會住在這麼簡陋的屋子裡。

     涪陵以出產榨菜聞名,睦和村主要是種植榨菜和果樹,以龍眼和荔枝聞名,同時也養豬、養蠶。三十六歲的小陳說,他們家原本在山下靠近江邊,今年九月這一帶就會被淹沒了,原本家裡有一畝多田地,搬遷之後只分到五分地,實在很少。還好現在改種龍眼、柑橘等果樹,經濟價值高些,收入比以前好一點。

     根據官方統計,睦和村人平均收入十年來成長一倍,去年達到四一六○元人民幣。南沱鎮果品協會理事長劉家奇指著自己正在興建的新家說,將來房子蓋好了,準備開餐廳,同時發展生態旅遊。目前村子裡都有自來水,煮飯用沼氣,農村的面貌完全不一樣了。(本專題全文完)

理想香格里拉 東巴文化復活

  • 2008-07-08 中國時報 【謝錦芳】

 ▲雲南麗江古城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址,東巴文化衍生許多新商機。(謝錦芳攝)

     雲南麗江古城當地人說,這就是外界熟悉的「香格里拉」。這個名詞是來自小說家希爾頓(James Hilton)寫的《消失的地平線》,該書出版後造成轟動,雲南的香格里拉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理想國度。如今麗江古城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址,以納西族東巴文字為主的各種衍生商品成為麗江古城一大特色,每年吸引五百萬人次觀光客,為當地帶來許多商機。

     「東巴」原是納西族的祭司,每年要主持重大節慶祭典,負責朗誦祭文。東巴文字是比甲骨文還早的圖畫、象形文字,被公認是世界上唯一活存的古象形文字。這些象形文字約有一千七百多個,每一個象形字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為保存這些古文字,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花了二十年時間,完成《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輯,目前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台灣的中央研究院各有一套。

     東巴文化研究所所長趙世紅說,納西族的起源有許多不同說法,有一說是數千年前從青海、四川一帶遷移到雲南來。東巴文字「房子」看起來很像蒙古包,但納西族沒有蒙古包,文字的起源可能來自西北。目前翻譯完成的東巴經共一百卷,上面記載著先人的智慧,包括人類的起源、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部落遷移、爭鬥、宗教、醫藥等。這是舉行祭典時東巴要朗誦的祭文,早在數千年前,上面就寫著人類不能濫伐森林、濫殺野生動物等。

     雖然東巴文字保存下來了,但越來越少人懂得它。「東巴」通常是世代相傳,要培養一名懂得東巴文字與繪畫、宗教祭典等各種才能的「東巴」,要花二、三十年。一名正在學習東巴文字的年輕「東巴」感嘆說,「現在學這種文字,沒多大用處,不像學普通話,可以通過考試、找到工作。」為何要學東巴文字?他說,這是家族傳統,就為一份使命感。

     如今納西族的小學生一邊要學中文,一邊要學東巴文,還要學英文。一名納西婦女說,她的女兒小學開始學東巴文字,她很高興,這樣東巴文化才不會消失。不過,女兒也要學好英文,才能和外面的世界溝通,更有發展。

     雖然學習東巴古文字的人越來越少,東巴文字或許不如中文或英文來得有吸引力,但東巴文化卻成為麗江古城的一大特色。在觀光旅遊的帶動下,近年許多以東巴文字為主的衍生商品紛紛出爐,不論是T恤、圍巾、明信片、筆記本和各種書籍均熱賣,成為麗江古城發展觀光的一大賣點。東巴文化成為麗江古城文化旅遊的賣點,東巴文化並未消失,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復活了。

新能源保江山 減貧戶全球最高

  • 2008-07-08 中國時報 【謝錦芳╱專題報導】

▲納西族人採用太陽能與沼氣為能源後,普遍所得比以前增加2倍;示範戶張成貴展示他種植的溫室水果。(謝錦芳攝)

▲納西族人採用太陽能與沼氣為能源後,普遍所得比以前增加2倍;示範戶張成貴(圖)展示他種植的溫室水果。(謝錦芳攝)

     雲南玉龍雪山下美麗的麗江古城是納西族的故鄉,納西族人世代務農為生。近年在美國自然保護協會輔導下,村民以太陽能與沼氣做為新能源,婦女們不必再上山砍柴,家戶平均所得比六年前成長了二倍,同時也保住了美麗江山。

     「村民們改用太陽能與沼氣做為能源,以行動證明經濟發展與環保可以並行。」任職美國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美國財長鮑森先前曾任主席)的納西姑娘和繼珍說,這對保護美麗森林有很大幫助,否則五十年後,這些森林都禿頭了。

     麗江古城用太陽能 保住森林

     納西族目前約三十萬人,傳統上納西婦女要上山砍柴,同時養兒育女、負擔家務。納西族男性則非常好命,農暇時抽著水煙或拉琴,不必做家務。

     納西族人張成貴世居麗江附近的美泉村,種植果樹為生。他說,六年前遇到來自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的蕭老師,才知道安裝太陽能熱水器與沼氣設備有很大的好處。在該協會與政府補助下,他採用了新式能源,婦女每年省下約一百天到山上砍柴的時間,空出來的時間可以去賺錢。

     納西族每戶一年多賺一萬元

     張成貴說,若以每天工資五十元人民幣計,每戶人家一年可以多賺一萬元人民幣。目前村裡一個中等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可達三萬元人民幣。

     走進張成貴的四合院,庭院裡種植許多景觀盆栽,還有結滿果子的櫻桃樹。張成貴自豪地說,他是全村第一個用太陽能與沼氣的示範戶,現在打開水龍頭就有熱水;以前是要燒很多木材才能準備洗澡水。沼氣則用來煮飯,如今所得是六年前的三倍,生活也改善了很多。最初村民們沒有意願安裝這些東西,在他的解釋下,全村慢慢都裝了。

     全村四人上大學 示範戶占二個

     張成貴五十二歲,一雙兒女都上了大學,全村有一百人,至今只有四個年輕人上大學,他們家就有二個。張成貴說,收入增加了,才有辦法讓孩子上大學。接下來,他最大願望是讓孫子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為避免雲南美麗的森林被砍光,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自二千年起在雲南地區推廣另類能源計畫,從少數民族村落開始,迄今已有一萬二千多個家庭採用先進的太陽能與沼氣設備。村民們不再燃燒木材,空氣品質大幅改善,也減輕對婦女健康的威脅。更重要的是,也保住了森林。

     雲南是大陸第三窮的省份,但以張成貴為例,因為使用新能源,生活大幅改善,收入倍數成長,這是他過去做夢也想不到的景況。

     依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大陸貧窮率近年來大幅下降,每日所得在一美元以下的窮人,一九八一年高達七成四,二○○四年已降至一成五,降幅非常顯著。

     第三窮省份 發展經濟兼顧環保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指出,中國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有三個很大的進步,首先是經濟高速成長,最近三十年中國經濟總量以每年接近十%的高速成長,三十年來人均GDP增長近四十二倍,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沒有先例。

     第二個成就是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三十年來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了三十四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廿七倍。第三個成就是降低貧窮,以世界銀行的減貧統計,自一九九○年至二○○二年間,全球減貧人數有九成在中國實現。

     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由於忽略環保,沿海發展較快地區的環境因此遭到破壞,空氣和水都變髒了,生活品質也變差了。位於偏遠內陸的雲南少數民族反而後來居上,採用新式能源,出現令人驚豔的跳躍式成長,不僅家庭所得大增,也實現了環保的理想,難能可貴。

星期五, 7月 04, 2008

長江隧橋小檔案20080629

長江隧橋位置圖
全球最長的「隧橋結合」工程長江隧橋,全長有25.5公里,共包括南段的長江隧道、北段的長江大橋,以及長興島上的高速公路路段。

 

長江隧橋小檔案
起訖點:南起上海浦東五號溝,北至崇明島陳家鎮
長度:25.5公里
投入資金:約555億元台幣
動工時間:2004年12月28日
預計通車時間:2010年
特點:南部為貫穿長江的隧道,北部接長江大橋,為全球最長的隧橋結合工程。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哈爾濱市民 評出影響城市形象十大陋習

  • 2008-07-03  【中央社】

     中國大陸哈爾濱市人民最近選出最影響哈爾濱形象的十大陋習,「隨地大小便」、「公共場所說髒話、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位列十大陋習前三名。

     新華社報導,由哈爾濱市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市委宣傳部等聯合開展的「迎09大冬會、克服身邊陋習」人民建議有獎徵集活動,評出最影響哈爾濱形象的十大陋習。

     報導表示,此次徵集活動自五月啟動,在徵集陋習的初始階段,市民共提出影響哈爾濱形象的陋習六十八項,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歸納和整理後公佈排序在前二十位的陋習,以投票的方式提交市民確認。

     在為期三十天的投票活動中,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共收到選票二千七百五十八張。經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聘請相關專家聯合審評,議定出最影響哈爾濱形象的十大陋習:隨地大小便;公共場所說髒話、大聲喧嘩;隨地吐痰;損壞公物、踏草坪、摘花;購物乘車不排隊;封建迷信活動;噪聲擾民;高空拋物;橫跨護欄、不走斑馬線;隨意擺攤設點。

     報導指出,哈爾濱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辦主任張基春認為,根據這次活動的總體安排,今後將轉入徵集克服十大陋習的措施和辦法階段。市民可根據已評選出的十大陋習,提出切實可行的克服陋習的措施和辦法。徵集到的措施和辦法將提交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聘請的專家評委審評,對所評定出的優秀建議人將給予物質獎勵。

福建土樓可望成世界遺產

  • 2008-07-03 中國時報 【王銘義╱台北報導】

     昨天在加拿大魁北克揭幕的第卅二屆世界遺產大會,即將在九天會議期間對包括中國著名建築群「福建土樓」在內的二○○八年度申報世界遺產項目進行審查、表決。

     據《福州新聞網》報導,福建土樓有希望成為繼武夷山之後新增的世界遺產。

     為擴大福建土樓的影響力,福建土樓首屆文化節即將於九日在漳州南靖縣舉行。

     土樓所在的各縣市已投入數億元人民幣,完成申報世遺的道路改建、環境整治及配套設施建設。

     福建土樓興建於十一至十三世紀宋元時期,並且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

     土樓以生土為主要建材,部分結構並使用石材。土樓以圓形高層建築為主,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造型特殊,或自成主體,或成群落,與傳統低矮民居組合構成或大或小的群聚村落。

     土樓造型特殊,曾被誤為軍事基地。

     據說,在一九六○年代,美國衛星曾於福建拍到一群或圓或方的不明建築。

     由於這些不明建築的形狀酷似飛彈發射庫,美國中情局大為驚恐,以為中國正在大規模發展核彈,曾派出情報人員深入中國調查,後來才發現,這些謎樣的建築物原來是福建土樓。

     由福建永定、南靖、華安的「六群四樓」四十六座土樓組成的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福建土樓」,包括永定縣的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群。

     福建在去年下半年完成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對福建土樓申遺項目的現場評估考察,今年初又順利通過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正式評估,成為提交第卅二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表決的全球四十七項申報世界遺產項目之一。

廣東為逾四千萬流動人口落籍問題謀對策

  • 2008-07-02 【中央社】

     中國大陸有意修法讓外來流動人口落籍,對擁有超過四千萬流動人口的廣東省來說,將是一股巨大壓力,有關部門正急思對策。

     知情人士向香港「大公報」透露,中國有關部門正加速推動新「戶籍法」立法工作,目標是因應中國大規模城市化之際上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問題,其中對流動人口在城市居留五年後可擁有當地戶口,是最大突破。

     新「戶籍法」無疑對人口大省和流動人口大省廣東帶來重大影響。正如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所言,如果無法控制常住人口過快成長,廣東省三十年的改革成果將被全部消耗。

     據統計,廣東全省有戶籍人口七千九百萬,常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三千一百多萬,半年以下的流動人口一千一百萬。逾四千萬的流動戶是「落戶」還是離去,都會對廣東省經濟發展帶來直接影響。

     長期研究珠三角人口問題的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鄭梓楨認為,流動人口呈逐年成長是廣東省人口問題最重要特徵。他斷言,流動人口特別是外來民工對廣東的長期發展是「弊大於利」。

     他分析,廣東省流動人口多屬普通外來工,缺乏技術能力,長遠看,將為廣東省產業升級、產業轉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構成負面影響。

     各地目前都陸續提因應措施,例如東莞市將推動低素質勞動人向外轉移的舉措。深圳日前也正式展開流動人口新管理,變「暫住證」為「居住證」,強化流動戶動態管理

     報導指,深圳與東莞的人口遷移政策,將為廣東省的人口管理改革提供不同的嚐試,也將在中國流動人口管理領域上,提供先行的改革經驗。

江西 環境十全九美

大陸沿海投資環境巨變,不少台商都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但沿海台商只要越過省境到了江西,彷彿就進入一個「成本窪地」。從江西延伸的大陸中西部,成了台商遷移的另一路徑。

今年初大陸商務部選定河南新鄉、焦作、山西太原、安徽合肥、蕪湖、江西南昌、贛州、湖北武漢、湖南郴州等九個內陸城市,作為加工貿易轉移重點承接地。其中,最靠近「沿海」的江西條件無疑最成熟。

南昌市常務副市長王詠說,過去南昌只有「區位」、沒有「優勢」,這幾年對外交通問題基本解決後,如果說廣東、福建是「沿海」,江西就是「近海」。

王詠說,南昌製造業員工平均月工資現在大概是沿海發達地區的60%至80%;相較於廣東、福建等地近幾年頻頻傳出限電危機,南昌不僅水電供應無虞,水電價格同樣是沿海地區的60%至80%。

南昌的投資條件這兩年確實引起沿海部分台商的注意。南昌市政府統計,2007年南昌新批准20個台商投資項目,總投資金額3.3 億美元,較2006年成長36%。國際知名鞋廠NIKE中國三大策略夥伴之一的「廣宥鞋業」,去年就到南昌投資。

江西廣宥鞋業為台資「永京集團」在大陸的第三座工廠。永京1987年在廣州投資設立「廣榮鞋業公司」,是NIKE在大陸首家簽約鞋廠。2001年永京第一次遷廠,將工廠移往廣州北方的清遠成立「廣碩鞋業」。如今永京要擴廠,必須更往內陸走。

永京兩次遷廠背後原因十分雷同,都是投資地點的環境出現重大變化。江西廣宥鞋業協理岳修齊說,製鞋業屬勞力密集型產業,一旦當地基本薪資提高,鞋廠就必須往成本更低的地方移動。

岳修齊說,清遠的工資現在大約是人民幣680元,廣州更高達700多元,4月1日起廣州最低工資已調升至860元。這水準即使是NIKE這樣的大廠也受不了,目前南昌還只有500多元。

全球最大的彩色影像感測器製造廠菱光科技,2002年首次登陸設廠,很自然選擇台灣高科技產業聚集的蘇南無錫。但數年後菱光計劃擴廠時卻發現,這幾年無錫地價竟已成長四倍。即便是像菱光這樣的高科技廠,也只能跟著往內陸南昌轉移。

從沿海遷往內陸,原有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新問題也跟著出現。從無錫菱光派往南昌參與籌建新廠的協理劉林財表示,菱光到南昌設立新廠時,在7.4萬平方公尺的廠區中,特別預留約5,000多平方公尺的面積,供往來較為密切的協力廠進駐。

菱光南昌廠預計8月全部完工,但除了主要協力廠跟隨菱光一起進駐南昌,部分零組件還是得從無錫走八個小時的路程運來。劉林財說,從運輸成本、方便性考量,菱光不可能長期倚靠無錫供應原物料。

同樣地,廣宥需要的一些製鞋原物料現在還是要靠遠廣碩的支援。

新廠已經開工,原物料何時才能在南昌就地取材,南昌的新台商都沒有把握。岳修齊認為,「深圳、東莞的鞋廠遲早也會往這邊跑」,屆時問題自然會解決;劉林財則說,南昌的投資環境是「十全九美」,缺的就是供應鏈尚未形成,這一點真的還要一段時間。

【2008/06/27 經濟日報】

星期三, 7月 02, 2008

廣東兩萬家港資企業 今年恐關廠

自由時報20080627〔編譯盧永山╱綜合二十六日外電報導〕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表示,由於燃油價格和薪資上漲,導致經營成本隨著增加,今年港資企業可能關閉中國廣東省兩萬家廠房。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表示:「今年底,港資企業在廣東省所設的近七萬家廠房,可能只剩下五萬家,港資企業最近忙著應付新勞動法通過後薪資成本增加和人民幣升值等問題,油價上漲更讓他們頭痛不已。」

由於國際油價漲至歷史新高,中國上週調高汽、柴油價格十八%和十七%,為七個月來二度漲價;中國政府今年一月又頒布新勞動契約法,對最低薪資和離職金做出硬性規定;人民幣對美元第一季上漲四%,影響海外市場對中國製產品的需求。

雷曼兄弟經濟學家孫明春表示,中國的出口競爭力正在快速下滑,商品和服務的海外銷量增幅已減至個位數字。

星期二, 7月 01, 2008

世界第一大跨徑斜張橋 蘇通大橋通了

橫跨長江的蘇通大橋昨天正式通車,橋的主跨距達一千零八十八公尺,世界第一長。
(新華社)

位於長江入海口的蘇通(蘇州至南通)大橋昨天正式通車,大橋最大跨徑為一千零八十八公尺,是世界第一大跨徑的斜張橋。大橋還創下多項世界紀錄,包括創造世界橋梁建設最深基礎、最高橋塔、最長拉索、最大主跨等四項世界紀錄。

蘇通大橋的四個世界之最,分別是「最深基礎」,將一百卅一根的巨型長樁,每根長一百廿公尺打入長江江底,有如在豆腐上插筷子;第二是「最高橋塔」,高三百公尺的橋塔聳立在長江江面;第三是「最長拉索」,共有二百七十二根斜拉索,共近七千噸鋼絲,最長達五百七十七公尺;第四是「最大主跨」,達一千零八十八公尺。

新華網報導,蘇通大橋位於蘇州與南通之間,整個線路全長卅二點四公里,總經費約八十五億人民幣(約三百八十億台幣)。大橋通車後,上海至南通的車程由以往的三個多小時縮短為一個多小時。將徹底改變南通「難通」的局面,促進江北等一帶的發展,躋身上海一小時都市圈,接受上海經濟的輻射和產業轉移。

江蘇省旅遊局綜合處周曉平處長表示,大橋通車後對旅遊有正面影響。南通市去年遊客量達一千零七十萬人次,增幅達百分之廿四,其中上海遊客增加最多。

新聞辭典》斜張橋

˙斜張橋通常是用在跨徑較長的橋梁,是利用鋼索的張力,來承受橋梁的載重。


【2008/07/0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