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21, 2009

三峽猛蓄水 壩首太平溪鎮不太平

先前尚未被淹沒的重慶朝天門碼頭及廣場。
重慶晨報
自去年九月開始,長江三峽大壩展開一百七十五公尺的試驗性蓄水,水位上升後,造成庫區地質災害和地震頻傳;中共國務院十一月四日下令暫停蓄水,目前大壩停在一百七十二點三公尺。

大壩蓄水到一百七十二公尺,四川奉節、湖北秭歸連續發生地震,專家認為是蓄水量增加,誘發地震。

「高峽出平湖」,三峽大壩是中

三峽大壩蓄水一百七十二公尺,重慶水位達一百七十五點八公尺,朝天門廣場被長江淹沒。
重慶晨報
共當局引以為傲的水庫工程。大壩全部工程今年完工,原預定到二○一二年,達到最高蓄水一百七十五公尺。但去年九月開始,大壩加速蓄水量,試圖蓄水立即達一百七十五公尺,卻引起地質災變,地方政府諱莫如深。

三峽大壩加速蓄水,庫區生態容量和地質結構受到極大挑戰,各縣市紛傳地質災害,許多鄉鎮道路坍塌,居民房子不斷出現裂縫,甚至必須遷移。

據指出,壩前水位超過一百七十公尺後,重慶市的水位高達一百七十五以上,部分市區遭水淹沒,長江航運也受影響。該市國土局資料顯示,蓄水期間,有三百六十六處地質災害點完成治理外,因地質災害要搬遷五百一十一個項目,以及遷移八萬零四百五十七人;但到去年十二月,才遷移了三萬七千零五十一人。

三峽蓄水上衝,壩首第一鎮「太平溪鎮」的大部分道路出現大裂口,有些路段地面開始下沉,許多建築物也都出現裂縫,該鎮部分居民已選擇「撤屋撤退」,搬到親戚家等安全地帶,太平溪鎮「不太平」。

中共國務院暫停水位升高後,庫區內仍不斷傳出災害,其中,巫山縣的地質災害最嚴重,已出現三千次的山崩險情,巫山縣的新縣城三度遷移,迄今仍無法保證安全。雲陽縣也是地質災害頻繁區域,其新縣城已兩度遷移。

專家擔心,今年四、五月退水時,考驗更嚴峻,新的地質災害將不可避免。

【2009/01/17 聯合報】

大學生落戶限制 大陸將取消

中國大陸正值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求職旺季,為使畢業生順利就業,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7)日宣布七大搶救失業措施。包括四個直轄市以外的次級城市,取消大學生落戶限制;企業聘用失業畢業生,可享有就業扶持政策。

溫家寶昨天主持國務院委員會議指出,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勢,必須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會議研究確定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七項措施。

首先,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要大力開發基層管理和服務崗位,對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工作的畢業生,給予薪酬或生活補貼。

其次,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對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直轄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戶限制。企業吸納登記失業的大學生,可享有扶持政策。

據瞭解,原本大陸生入職落戶有很多限制,例如某工作限制需本科以上學歷,新政策落實後,大學生在四個直轄市以外的城市落戶,就不用再受限制了。

此外,鼓勵企業和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強化畢業生就業服務;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出,去年下半年失業人口暴增3,269萬人,2009年上半年城鎮人口失業率將上看11%。專家認為,失業人口與嚴重性比官方所估計的還嚴重,明年失業率可能上看14%。

大陸各地的失業人口正在快速攀升,尤其是去年第四季最嚴重。

【2009/01/08 經濟日報】

青藏高原鐵路網 2020年串聯


不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大陸將在二○二○年前,完成以青藏鐵路為紐帶的「世界屋脊」鐵路網。

青海、西藏兩省區建築的鐵路網建設資金,將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約五千億台幣)。

新華社報導,青藏鐵路公司負責人李力說,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二○二○年前,青藏兩省區建成通車的鐵路有拉薩至日喀則、拉薩至林芝、格爾木至庫爾勒、格爾木至敦煌、格爾木至成都、蘭新鐵路客運專線西寧至張掖段等六條幹線鐵路,以及一些支線鐵路。

去年九月開工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青藏鐵路西格段(西寧至格爾木)第二線工程,目前正加緊建設中,全長二百九十公里,總投資逾一百億元人民幣,二○一二年全部完工。工程建成營運後,格爾木將成為西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計畫明年開工建設的格爾木至敦煌鐵路建成後,將與已建成通車的蘭青鐵路、蘭新鐵路、青藏鐵路,串聯成大陸西北地區首條「環形鐵路」網。

【2008/12/11 聯合報】

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 後年前動工

繼今年5月剛完工通車後的杭州灣跨海公路大橋後,大陸進一步計畫在杭州灣興建跨海鐵路大橋,施工難度將更甚於跨海公路大橋;預訂總投資金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將在2010年前動工,未來將可大幅縮短江蘇南通經上海至浙江寧波鐵路行車時間,完善長三角地區鐵路網路。

根據「上海商報」報導,大陸鐵道部日前公布修改版「中長期鐵路網規畫圖」,明確上海鐵路局於2010年前開工建設一批新增線路,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滬通鐵路(上海─南通)向南延伸,經浙江嘉興一帶,跨越杭州灣興建鐵路大橋直達寧波,未來再延伸至舟山。

根據報導,南通─上海─寧波鐵路全程約400公里,該鐵路在蘇南、上海、浙北可利用部份現有路線;而上海跨越杭州灣至寧波路線總長150公里,建設難度超過杭州灣跨海公路大橋,將在開工前進行充分論證。

鐵道部已規畫上海鐵路局將在2010至2020年,新建一批客運專線,一是杭甬深客運專線向北延伸至上海;二是杭長客運專線向西延伸至昆明;三是蚌埠至合肥客運專線;四是南京至杭州間的客運專線。

其中,滬杭甬、合肥至蚌埠、寧杭客運專線、金溫、南京─安慶、阜陽─六安、宿州─准安鐵路建設項目,都被列入2010年前開工建設的目標。

【2008/12/10 聯合報】

廣角鏡》曾經是荒漠

新華社

「油田現農田,油城變遊城」,這裡是新疆克拉瑪依市,當地曾是一片戈壁荒漠;經過卅年發展,如今已是大陸「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圖為如今的克拉瑪依,已是一朵綻放在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的奇葩。美麗的克拉瑪依阿依庫勒水庫。

【2008/12/09 聯合報】

搶救珠三角 加強台港澳合作

這兩年珠三角優勢漸流失,金融海嘯更讓此地區外資大量撤走;為提振珠三角經濟發展,中共國家發改委昨天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珠三角與台灣、香港、澳門進一步加強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合作,到2020年,把珠三角建成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新華社報導,「綱要」指出,要依託珠三角現有台資企業,進一步擴大對台經貿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加強與台灣在經貿、高新技術、先進製造、現代農業、旅遊、科技創新、教育、醫療、社保、文化等領域合作;加強海峽西岸農業合作,推進珠海金灣台灣農民創業園,和佛山海峽西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建設。

「綱要」提出,中共政府全力支持在珠三角的港澳加工貿易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向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實現轉型升級;支持廣東與港澳在城市規劃、軌道交通網路、信息網路、能源基礎網路、城市供水等方面進行對接;加快建設廣深港客運專線,盡快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公路和與香港西部通道相接的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

【2009/01/09 聯合報】

1小時生活圈 珠三角2020年實現

10年後,珠三角將成為一小時生活圈。屆時,廣州民眾可在中心城市工作,到副中心城市居住,衍生出「都市群生活方式」。

據日前國務院通過的「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力圖融合珠三角城市群。預計到2020年,乘火車由廣州至大珠三角各地市只需1小時,至廣東省各地市2小時可達。

在「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域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網規劃」中,珠三角城際軌道快線將以兩條主軸、三條放射線和兩條聯絡線連接九市,連同現有高速公路網一起構築以廣州為中心的「1小時生活圈」。

現有的同城就業居住模式,將改變為「大都市生活圈」的就業居住模式。

這幾條重要交通線分別為:廣佛地鐵,推動廣佛都市圈的融合:廣汕、廣惠、廣園東路延長線的建設和廣深港高速鐵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的籌建,強化廣州與東莞、深圳、惠州、香港的連接。

廣州地鐵三號線、新光快速路等項目建設和廣珠地鐵的籌建完畢後,將強化廣州中心區與南部的南沙、中山、珠海、澳門的連接。

日前開工的城際快速軌道,正式邁出珠三角的一日的步伐。

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網以廣州(佛山)、深圳(香港)、珠海(澳門)為中心,以廣深、廣珠經濟帶為主軸,輻射肇慶、江門、惠州、中山、東莞等市,總長1070.5公里,珠三角城市群可望實現軌道一小時「生活圈」。

【2009/01/05 聯合報】

星期三, 1月 14, 2009

發改委:珠三角新定位 發展現代服務業

  • 2009-01-09 工商時報 【楊泰興╱綜合報導】

     中國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以中央文件給予「珠三角」一個新的定位。未來珠三角將以「現代服務業」與「高新製造業」為主,並且要加強與港澳台更緊密的經社合作。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在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未來將依其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特點,賦予不同發展任務和定位。未來珠三角將側重現代服務業以及高新製造業,並且要加強與港澳台的更進一步的經濟社會合作。

     杜鷹說,去年9月份,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與這次的綱要都是基於2地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制訂的。兩個三角洲國土面積雖只佔中國的2.6%,GDP總量占中國GDP總額的1/3,財政收入佔全部的40%,地方雖小,分量卻十分吃重。

     這份綱要指出,珠三角發展將有助支持港澳地區長期繁榮。並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物流、高增值服務中心和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地位。按照綱要規劃,到2020年將可把珠江三角洲地區建成粵港澳3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預測:中國將於2012年成為頭號創新大國

  • 2008-12-16 【中廣新聞╱馮小龍】

    亞洲網AsiaNet報導,根據湯姆森路透科技集團發佈的報告指出,中國將在2012年時,超越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的創新大國。

    這一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重心已發生轉變,正逐漸走出傳統農業和製造業,轉而著力於以創新為導向的活動。
報告還指出,中國已加大整體研發預算,並推出稅收優惠和貨幣激勵政策來增強本土創新,同時還追加對學術機構
投資,這些因素成為中國專利發展進程的推動力。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日本、中國、韓國以及歐洲專利局的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總量的75%,而專利授權量則占全球總數的74%。再進一步分析,中國發明活動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另外四個地區。

    中國在短時間內現在已經發展成全球第三大專利國,按目前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到2012年,中國將成為專利訊息領域的主導者。

攜手新加坡 打造生態城

  • 2008-12-14 工商時報 【李書良╱天津報導】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當前天津濱海新區建設中的重點,它是中國政府與新加坡政府繼1990年代的蘇州工業園之後的又一「大手筆」的合作項目。新生態城是以建構「未來城市」的概念,選擇在濱海新區進行「試點」,並被兩國政府期許在建設成功之後,能夠將此模式「複製」到中國大陸各個城市。

     2007年11月18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共同簽署了建設生態城的框架協議。中新生態城位於天津濱海新區,距天津中心城區45公里,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現狀的三分之一為鹽鹼荒地,三分之一為廢棄的鹽田,三分之一為有污染的水面。目前前期的4平方公里已開始投入建設,整個生態城的完工預計要花費10至15年。

     按照規劃,生態城將打造成為綜合性的整合生態環保、節能減排、綠色建築、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等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的平台,成為大陸國家級生態環保培訓推廣中心、現代高科技生態型產業基地,以及能參與國際生態環境建設的交流展示視窗,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宜居示範新城。

     生態城的規劃還強調了幾個重點,首先是堅持生態優先。實施水生態修復和土壤改良,綠化覆蓋率將達到50%,並構建起「水庫-河流-濕地-綠地」的複合生態系統

     在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上,水資源回收使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所占的比例達到50%以上;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為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20%;所有建築都要符合綠色建築標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60%。

     同時,為發展適應生態城產業特點的就業體系,到2020年生態城將提供19萬個工作機會,本地就業率不低於50%。

過去...它曾是一片不毛之地 填海造陸 鹽田變希望熱土

  • 2008-12-14 工商時報 【康彰榮╱天津報導】

     天津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臨海地帶,包括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大行政區和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東疆保稅港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等功能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份區域。

     濱海新區在八十年代中期仍是一片不毛之地,現在有128家500強的跨國公司已經落戶濱海新區,創造了3千多億元人民幣的產值,900多億的GDP,200多億的稅收,解決了2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

     填海造地而成的濱海新區,擁有1200平方公里可供開發的鹽鹼荒地,新區內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擁有水面、濕地700多平方公里,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以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100多億噸,天然氣儲量1937億立方米,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

     不過鹽鹼地由於土壤鹽分太重,不適合草木生長,濱海新區還引進124種耐鹽鹼花卉,還設立二處耐鹽鹼植物篩選基地,成功探索出一套鹽鹼地植被培育方法,目前綠化覆蓋率已超過40%,新區內處處綠草如茵。

改革卅年 內陸城市政經風貌蛻變

  • 2008-12-14 中國時報 【白德華╱合肥專題報導】

     「農村的人跟城市的人說,現在不同啦,現在我們開車,你們騎自行車;現在我們穿皮鞋,你們穿布鞋;現在我們住樓房,你們住平房!」安徽省合肥台辦主任朱德祥笑著對記者說起城鄉變化。卅年改革開放,富了不少農村,經濟發展後,政治禁忌也逐漸被打破。

     五十出頭的朱德祥,橫跨兩個世代。第一個世代是文革夢魘,什麼都是禁忌,如今這世代,什麼都能說。「我喜歡蘇俊賓當發言人,馬英九怎回事,找的發言人都不如蘇俊賓」,「回台灣後告訴陳文茜,我是她的粉絲,有機會去拜訪她!」

     當著國台辦新聞局副局長楊毅面前,朱德祥說,「外交部發言人就是差,不苟言笑,發言人應像台辦發言人帶著笑容,回答時別照本宣科。」楊毅正色,「外交部是代表國家,不能像我們胡說八道的。」朱德祥說,「你們不也代表國家」。

     以前這些言論是聽不見的。猶記九○年初國台辦某副主任酒後三巡:「台灣不喜歡,一國兩制就不要了!」雖說玩笑,但那年代承擔不起玩笑。

     巢湖掛職副市長的國台辦交流局前副局長王明鑑憶起九三年首次赴台:「計程車司機知道我來自北京就是不收錢,令人感動啊!」台灣人給予北京人的感動,至今仍被津津樂道。

     以前常有人說,大陸是異質化社會,發展快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像「第一世界」,但大西部許多城市,至今仍像「第三世界」,兩省間的藩籬與隔閡甚至大過兩岸關係。經過卅年經濟發展,廣東如今GDP已上萬美元,北京朝陽及海淀區GDP甚至接近兩萬美元,朱德祥說,「二、三線城市,真要說有多窮,怕也難找了。」

     拿毛時代最著名的陝北窯洞所在地延安來說,如今消費力已居陝西第一,連西安台協會長孫芳山鎖定高檔客戶的「皇家御廚」也開到延安。「延安的肯德基餐廳,營業額在大陸所有肯德基餐廳中幾乎首屈一指,沒想到吧!」

     就像朱德祥所言,二、三線城市崛起後,展現自身優勢之際也漸受外界重視,並發展出自有經營模式。金融風暴讓許多沿海企業倒閉,不少企業趁機轉內銷。距南京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巢湖,雖不算沿海城市,卻同時擁有內外銷優勢。

     也因此,像巢湖台資服裝代工的維爾實業及專做迪士尼代工的韓國玩具廠希安琦,靠著企業轉型,至今業績竟逆勢成長,希安琦訂單還接不完。

     卅年對一個城市而言,就像朱德祥這樣的人,已走過生命中的第二個世代。政治解禁後,讓城市自身尋求經濟發展能量迅速爆發,除了靠北京少量挹注外,多數靠自身挖掘潛能。

     巢湖只是大陸眾多二線城市的縮影。改革初期,中國發展重工業及吸收外資,光環全被大城市掩蓋,國家重點工程、財政補貼也全被沿海城市搶占,二、三線城市只能「你吃肉,我喝湯」。

     金融風暴後,外向型經濟轉到內向型發展,大陸二、三線城市地位崛起,在北京中央及外資雙重注目下,中國內陸城市或許靠自身優勢能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