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29, 2008

北京的邊疆治理難題

中國時報 2008.04.04 
林孝庭

     西藏拉薩地區的暴動與鎮壓事件尚未平息,近來又傳出新疆和闐地區發生上千名維吾爾族人要求中共當局釋放政治犯、停止宗教鎮壓、要求宗教信仰自由的大規模抗議事件。連同拉薩事件發生前傳出維吾爾族人士劫機未果,由於北京奧運即將展開,這些發生在中國西部邊疆地區的騷動事件,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筆者所居住的舊金山,因被規劃為奧運聖火傳遞城市之一,近日即不斷有當地媒體與民意代表,強烈要求檢討、甚至抵制聖火前來,以抗議中共鎮壓拉薩暴動。

     發生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騷動,對於北京當局這些年來所努力塑造的團結與和諧形象,當有負面影響,然而這些事件所揭露的其他深層意函,更值得吾人注意。

     首先,這些事件的發生,凸顯出中共當局在各邊疆地區的情報與安全機制與功能,出現嚴重不足與缺失;不論是維族人士劫機事件或是拉薩暴動,中共國安單位事前皆未能夠精確掌握,採取預防措施,以劫機事件為例,最後還是靠空服人員的機警,才化解一場可能的空難。數年前一名北京資深官員曾向西方媒體坦承,有關少數民族獨立運動問題,中共當局對於自身「境內」各項訊息的掌握,反而不如「境外」,這些事件的發生似乎印證此說。果真如此,則奧運期間的安全議題,將成為北京當局一大挑戰。

     其次,這些騷動的發生,說明了中共自二○○○年以來大力推動的「西部大開發」國家戰略計畫,並未能夠有效消弭漢人與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緊張關係。此一計畫宗旨,在於拉近中國內地與西部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而藉由提高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收入與推動各項基礎建設發展,北京當局同時希望數個世紀以來漢人與邊疆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緊張甚至敵對關係,能夠降至最低點。

     然而事實證明,龐大財政的挹注,以及各項基礎建設的推動,不但未能帶來北京所期待的「漢藏」或「漢維」和諧,反而適得其反:青藏鐵路的開通,從中原帶來一批又一批的觀光客與漢族新移民,雖為當地居民帶來新的收入,卻同時也加深當地藏人對漢人的疑慮;新疆至中原四千公里長的大油管的開通啟用,造福了包括上海等城市的中原居民,卻並未讓新疆當地少數民族獲得實質利益。而北京中央政策鼓勵並推動中原漢人前往邊疆地區移民興業,看在許多當地少數民族眼裡,卻是其日常生計的新競爭者。

     第三,這些邊疆事端對北京當局治理邊疆的一個明確訊息是:若仍只想藉由優勢解放軍力或武裝公安,布署在各少數民族邊區,輔以政策鼓勵大量漢族移民實邊,就想確保境內各邊區的長治久安,則類似的衝突抗議與暴力事件,未來仍將層出不窮。前蘇聯當局在併吞波羅的海三小國之後,為了改變當地民族與人口結構以利其統治,曾大量、有系統地移民俄羅斯人,然而歷史證明,此類作法只有徒增當地民族的反感與仇恨,終究無法獲得其認同。

     類似的例子還發生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上,以色列政府將大量猶太人移往其所占領的巴勒斯坦「屯墾區」,然而所帶來的,卻是永無止息的紛亂。北京當局須明瞭,國際社會承認新疆、西藏與內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亦尊重這些民族人士為中國公民,然而政府支持下、有系統地欲將漢人移民至這些地區,以稀釋當地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的作法,是無法獲得當地民族乃至國際社會的認可。

     最後,由此次拉薩暴動亦可知悉,十四世達賴喇嘛離開西藏近五十年,其在中國境內廣大藏族人民心中的地位與影響力,依然屹立不搖。北京當局似乎認為,待年邁的達賴圓寂並尋得聽話的新十五世達賴之後,西藏問題終將獲得解決。其結果是否如此,看看同樣為北京所認可的十一世班禪喇嘛,對此次停止拉薩暴動的呼籲,不為海內外廣大藏人所重視,即可窺見一斑。

     (作者為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星期三, 4月 16, 2008

大陸大旱 威脅春播

 

「新京報」報導,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本月10日,全中國耕地受旱面積2.59億畝,北方地區遭受近五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為中國今年的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敲響警鐘。

今年1月至3月上旬,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累計降水量不到10 毫米,東北大部分、華北中北部累計平均降水量出現1951年以來同期最小值。

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商品作物生產基地。由於受旱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大部和西北的部分地區,對春播構成嚴重威脅。

中國財政部、水利部近日緊急撥付人民幣六億元特大抗旱補助費和人民幣30億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協助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等24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以及13個糧食主產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修建、改造及灌溉區末端水渠改造。

【2008/04/14 聯合晚報】

廣角鏡》月牙泉 冒新牙

 


新華社

甘肅敦煌市城南五公里處的月牙泉,是知名觀光景點。近年水位一度下降,月牙快消失。敦煌市採取應急治理工程,現在月牙泉水位回升,旁邊的低窪處還滲出泉水,面積約四百平方公尺,形成「二泉相映」奇觀。

【2008/04/14 聯合報】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 五一通車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即將於5月1日完工啟用,大幅縮短上海到寧波行車時間,未來從上海至寧波只需2個半小時,比火車還快1個多小時。

配合大橋完工通車,從5月1日起,上海長途南站開往寧波的班車將採取公交化,每天班車多達60班,班次間隔時間縮短至10至15分鐘一班,並且末班車收班時間也延後至晚間9點30分。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止於寧波市慈溪,全長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已建最長跨海大橋。大橋採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設計使用年限100年,概算總投資約人民幣118億元,於2003年11月開工建設,原訂今年底完工,結果提前8個月完工啟用;通車後將可縮短上海至寧波陸地距離120餘公里。

杭州灣大橋是大陸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由於大橋需要跨越的杭州灣呈喇叭狀,水文狀況複雜,正常潮汐落差達7公尺,風速高達50公尺,而且每年一度的錢塘江觀潮,更為建設這座大橋增加難度。

杭州灣大橋通車後,對於寧波地區的慈溪、餘姚、北侖、奉化、寧海、象山等,舟山地區的定海、普陀,台州地區的臨海、椒江、路橋等行車時間大幅縮短。

上海長途客運南站原來每天行駛上海至寧波的大巴,每天只能來回跑一趟,等杭州灣大橋通車後,每天可以跑上兩趟,因此班次可以大幅增加至每天60班,班次密度縮短至10至15分鐘一班,末班車時間也從晚間7點30分,延後至晚間9點30分。

此外,上海長途客運南站還計畫開闢「綠色通道」和提供VIP候車室,做為開往寧波、慈溪方向的專用候車室;並準備與寧波客運協商共同發售來回票。

2008/04/07 聯合報

珠三角外移潮 港台商占九成

 

廣東省外經貿廳調研發現,去年廣東珠三角的外遷企業,以中小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製造業為主,集中在五金、玩具、服裝、製鞋、塑料等行業,九成以上是港台企業,外遷企業涉及的產品銷售額為人民幣1,214億元,造成1.3萬名員工失業。

珠三角台商在今年春節前後關廠最多,近期以縮小規模因應。深圳台商協會長黃明智估計,有三成台資企業即使沒有關廠,也逐步縮小規模,台資企業老闆準備退休。

黃明智說,韓資企業在青島、煙台等地「半夜落跑」,就連深圳區政府現在半夜都派員巡邏,深怕外資企業半夜落跑。

實際上,許多台資企業感受到珠三角生產成本壓力大,也不想外移到其他地區,第二代長大也不想接班,部分台資企業從春節後,要員工「繼續休假,等待通知」,部分台資企業是縮少經營規模,利潤微薄,決定要慢慢收山,老闆要退休去。

廣州日報引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說,大陸受人民幣升值、新的勞動法規、加工貿易等宏觀調控政策、原材料價格上漲及環保成本上升等五大因素影響,根據部分港商估算,今年以來綜合成本上升45%,在廣東5萬多家從事製造業的港企都面臨成本壓力,各企業情況受影響程度也不一。

廣東省外經貿廳專門成立專題調研組,對外資企業較集中的深圳、東莞、廣州、佛山、中山、惠州等地區進行調研,重點瞭解全省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搬遷轉移情況。

調查報告指出,2005年到2007年,廣東省因企業經營期限到期終止等各種原因註銷、吊銷的外商投資企業數分別為4,143家、4,290 家和3,913家,同期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分別為838家、8,452家和9,506家,增減相抵後,三年年均淨增外商投資企業4,660多家。

也就是說,去年廣東外商投資企業註銷和新增兩相抵消後,還淨增5,593家。

調查指出,廣東珠三角部分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搬遷轉移的主要原因,是綜合成本持續上升,利潤空間減少,導致部分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中小企業難以承受,因而搬遷轉移。

不過,廣東山區和東西兩翼引資步伐明顯加快,其中很大部分來自珠三角企業的增資項目,以去年來說,粵北山區、粵東、粵西實際吸收外資同比分別增長32.0%、36.7%和76.3%,全省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23個,簽訂入園投資意向項目467個,協議投資人民幣444億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珠三角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整體搬遷、新建、參股等形式轉移到產業園的企業。

【2008/03/25 經濟日報】

中國珠三角全年灰霾天氣逾140天

2008.04.11 
中央社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表示,珠江三角洲全年灰霾天氣超過一百四十天,是中國最多的地區,顯示當地環保問題刻不容緩。

     廣東「資訊時報」報導,丁仲禮昨天在廣州「中國科學院珠江三角洲環境污染與控制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做以上表示。

     中國科學院珠江三角洲環境污染與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彭平安說,中心成立的原因是珠三角地區迫切需要建立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的研究機構,今後中心將成為珠三角地區承擔環境科學技術研究、區域環境規劃的核心力量。

     他說,「珠三角的大氣灰霾天數達一百四十多天一年,為全國最多。毒害污染物含量高,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大。」

     彭平安認為,灰霾的成因還不清楚,只知道是空氣中的細粒子太多,科學界還沒有找到確切原因,但可以肯定汽車排氣工業排放是重要原因,因此應提高尾氣排放標準,緩解灰霾問題

     彭平安並指出,目前珠三角地區面臨四大環境問題:大氣污染;鹹潮、毒害物與飲水安全性,鹹潮倒灌,水體毒害污染嚴重;海岸帶環境問題突出,赤潮頻發,海洋養殖環境惡化;電子廢棄物大量增加,毒害污染物污染嚴重。

     他說,珠三角處於低緯度地區,帶來四大難點:降雨量大,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速度快;氣溫高,加速二次污染物形成;污染物的海陸相互作用強烈,污染機制複雜;發展速度快,新舊污染物疊加,複合污染。

中國不再認為沙塵暴資訊是機密 有意供日本

2008.04.11 
中央社

     中國原本認為沙塵暴的資訊國家機密,拒絕提供給日本政府做研究,但日本環境大臣(環保署長)鴨下一郎證實,中國已傾向同意提供沙塵暴資訊

     鴨下今天在內閣會議之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仔細檢討的結果,決定可以公開有關沙塵暴的資訊。鴨下預定明天訪問中國,可望針對這項合作達成協議。

     日本環境省於二月開始在該省的網頁上提供有關沙塵的資料及可能來襲的預測資訊。一開始,日本原本預定要公布包括日本、中國、南韓、蒙古等四國的觀測數據。

     但是中國認為氣象屬於國家機密,法律嚴禁將氣象資料外流至他國,因此拒絕公開沙塵暴的資訊。日本官方有關沙塵暴的網站也因此只能在精準度不高的情況下,持續提供訊息。

     二月時,鴨下說:「有關沙塵暴,我不太了解為何會被視為國家機密。空氣超越國界,沙塵暴也飛越國界。資訊的分享是很重要的。」

     上個月初,沙塵暴襲擊日、韓,導致許多民眾身體出狀況、洗滌物受污染、視線不明導致交通受影響,日本民眾怨聲載道說,難道政府不能替人民想想辦法嗎?

杭州灣跨海大橋 5.1通車

中國時報 2008.04.14 
徐尚禮╱台北報導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將於今年五月一日全線通車,大橋目前已完成全部主體工程,交通附屬工程也完成百分之九十五%。

     全長三十六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跨越杭州灣海域,止於寧波市慈溪。大橋總投資約一一八億元人民幣,工程於○三年十一月開工。

     杭州灣跨海大橋長度相當於二十一座武漢長江大橋,混凝土用量達到了二百四十五萬立方米,相當於再造八個北京國家劇院,它的用鋼量達到八十萬噸,相當於再造七個「鳥巢」奧運館場。

中國北方遭五年來最嚴重旱情 糧產受影響

2008.04.14 
中央社

     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四月十日,中國耕地受旱面積達到兩億五千九百萬畝,北部地區遭受五年來最大旱情,對糧食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新京報」報導,今年一月至三月上旬,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不足十公厘,其中東北大部、華北中北部地區累計平均降雨量是一九五一年以來同期最少。

     受此影響,北方大部分地區旱情持續發展,東北、華北地區春播缺水,土地乾裂,小麥發育情形不佳,北方地區的旱情是近五年來最嚴重的旱情。

     由於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因此嚴重的旱情對今年中國的糧食生產構成很大威脅。

星期二, 4月 08, 2008

美國連鎖超市將停售部分中國食品

2008.02.14 
中央社

     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報導,在美國有兩百八十家分店的連鎖超市Trader Joe's近日宣佈,將在今年四月一日前逐步停止銷售部分中國食品

     報導說,這家連鎖超市決定逐步停售的中國食品包括:大蒜、冷凍有機菠菜和其他只有單一原料的食品。

     報導引述Trader Joe's發言人指出,採取停售措施主要是因為顧客擔心中國產品的品質,「在顧客像我們一樣對中國的產品安全和質量有信心之前,我們將從其他地區進貨。」

     這名發言人沒有說明停售的時間有多長,也沒有透露受影響的產品數量。

     最近一年,包括寵物食品、兒童玩具、牙膏等中國多種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被查出有害化學成分。報導說,美國世界各地都對中國產品展開嚴格的檢驗。

星期三, 4月 02, 2008

中國應發展11個城市集群

工商時報2008.03.25
【康彰榮╱綜合報導】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為緩解耕地不足帶來的衝擊,中國應優先發展出十五個人口超過二千五百萬的「超大城市」,以及十一個人口總數超過六千萬的城市集群。

MGI昨(廿四)日公佈的報告指出,快速城市化是中國過去二十年高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在未來二十年間依然將起到這一作用。現在中國城市提供了國內生產總值的七五%,而在二○二五年,這一數字將達到九五%。 

不過MGI認為,如果採取更集中的城市化發展方式,中國還能獲得更加巨大的經濟利益。報告建議,通過推行更加嚴格的土地獲得政策,並且對當地管理部門提供刺激因素,國家可以鼓勵做大十五個超大城市,每個城市平均人口二千五百萬。目前中國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城市,只有上海和北京。

麥肯錫上海公司高級合夥人張曦柯說:「中國的領導階層有機設計一條新的城市化路線,使經濟利益最大化,且有效緩解壓力,而我們認為集中的城市擴張方式將一箭雙雕。」

報告預估,至二○二五年,中國將有二十一個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城市;這段時間中國將建造二萬至五萬棟摩天大樓,是紐約摩天大樓數量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