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08, 2008

大陸綠色環保行動力 走在世界前端

當北京市民于玲從中國綠化基金會獲得第一張森林碳匯憑證時,中國推動綠色環保的行動力,已走到世界前端。

由大陸國家林業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及中國綠化基金會共同成立的中國綠色碳基金,在4月4日中國植樹節當天,分別在北京房山區青龍湖鎮,和八達嶺林場啟動第一次以碳權交易為目的造林計畫。

中國綠色碳基金辦公室發言人章升東指出,該基金去年成立時,先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出資人民幣3億元進行造林、森林經營,及能源林基地建設等活動。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青龍湖鎮造林計畫,是中國綠色碳基金首次以累積碳權為目的的造林項目,計畫出資人民幣300萬元,未來20年內造出碳權林6,000畝,估計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近4,000噸。

八達嶺林場碳權林項目,是中國第一個由民間大眾捐款展開的碳權造林項目,資金來源是由中國綠色碳基金中,個人出資購買的碳權資金來投資,並營造以白皮松、栓皮櫟、元寶楓等為主的碳權示範林。

自今年起,中國綠化基金會對外開放各地企業,及民眾購買碳權憑證,至3月底共收到來自北京、廣州、浙江、江蘇、雲南、海南,及新加坡等地人民幣10萬元以上的碳權投資資金,專家估計,每出資人民幣1,000元將獲得5.6噸的碳權。

出資購買碳權的民眾,除了能得到中國綠化基金會給予的收據外,國家林業局還會發放一個碳匯購買憑證,並將資金使用、造林地點、收益群體、碳匯計量等資訊公布在中國碳匯網上。

章升東表示,辦公室在收到各地收來的資金後,將先尊重企業,及民眾的意願,先選擇適合造林的位置,再由專家評估適合生長的樹種,並估計可創造的最大碳權規模。

在不同地區,那些樹種可以吸收最多的二氧化碳?章升東說,這涉及相當複雜的科學,最好的辦法,是尊重不同地區原有的生態環境,在不同地區種植各地的鄉土樹種。

除了提供企業,及民眾碳權市場的買方交易之外,章升東也認為,大陸各地如果有符合條件的森林地,也可請該基金辦公室評估是否具有賣方價值。

章升東強調,目前中國綠化基金會所推動的碳權買賣,在全中國仍屬於試辦階段,並未和國際的碳權市場接軌,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需要去承擔其他工業化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雖然也有國外企業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洽詢碳權買賣,但是現階段還是屬於中國自發性的碳權造林,也藉此提供中國企業提升社會責任的管道。

【2008/04/3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