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09, 2008

理想香格里拉 東巴文化復活

  • 2008-07-08 中國時報 【謝錦芳】

 ▲雲南麗江古城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址,東巴文化衍生許多新商機。(謝錦芳攝)

     雲南麗江古城當地人說,這就是外界熟悉的「香格里拉」。這個名詞是來自小說家希爾頓(James Hilton)寫的《消失的地平線》,該書出版後造成轟動,雲南的香格里拉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理想國度。如今麗江古城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址,以納西族東巴文字為主的各種衍生商品成為麗江古城一大特色,每年吸引五百萬人次觀光客,為當地帶來許多商機。

     「東巴」原是納西族的祭司,每年要主持重大節慶祭典,負責朗誦祭文。東巴文字是比甲骨文還早的圖畫、象形文字,被公認是世界上唯一活存的古象形文字。這些象形文字約有一千七百多個,每一個象形字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為保存這些古文字,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花了二十年時間,完成《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輯,目前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台灣的中央研究院各有一套。

     東巴文化研究所所長趙世紅說,納西族的起源有許多不同說法,有一說是數千年前從青海、四川一帶遷移到雲南來。東巴文字「房子」看起來很像蒙古包,但納西族沒有蒙古包,文字的起源可能來自西北。目前翻譯完成的東巴經共一百卷,上面記載著先人的智慧,包括人類的起源、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部落遷移、爭鬥、宗教、醫藥等。這是舉行祭典時東巴要朗誦的祭文,早在數千年前,上面就寫著人類不能濫伐森林、濫殺野生動物等。

     雖然東巴文字保存下來了,但越來越少人懂得它。「東巴」通常是世代相傳,要培養一名懂得東巴文字與繪畫、宗教祭典等各種才能的「東巴」,要花二、三十年。一名正在學習東巴文字的年輕「東巴」感嘆說,「現在學這種文字,沒多大用處,不像學普通話,可以通過考試、找到工作。」為何要學東巴文字?他說,這是家族傳統,就為一份使命感。

     如今納西族的小學生一邊要學中文,一邊要學東巴文,還要學英文。一名納西婦女說,她的女兒小學開始學東巴文字,她很高興,這樣東巴文化才不會消失。不過,女兒也要學好英文,才能和外面的世界溝通,更有發展。

     雖然學習東巴古文字的人越來越少,東巴文字或許不如中文或英文來得有吸引力,但東巴文化卻成為麗江古城的一大特色。在觀光旅遊的帶動下,近年許多以東巴文字為主的衍生商品紛紛出爐,不論是T恤、圍巾、明信片、筆記本和各種書籍均熱賣,成為麗江古城發展觀光的一大賣點。東巴文化成為麗江古城文化旅遊的賣點,東巴文化並未消失,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復活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