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26, 2008

珠三角鞋廠 考慮轉行外移

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珠三角近2,000家製鞋企業為了自保,放棄出口貿易。部分鞋企直言,「如果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升至6.2到6.5元,將考慮轉行或外遷」。

上海證券報報導,人民幣不斷升值,對傳統出口產業製鞋業,已成為心頭難以平息的憂慮和擔心。

今年以來人民幣急速升值,首季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超過4%,本月12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已升破6.91,創下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勢如破竹的升值態勢及升值預期的延續,以鞋業為代表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生產與出口行業受到人的衝擊最嚴重。廣東省外經貿廳官員認為,外貿形勢極不樂觀,「今年是歷史上最為困難的一年」。

廣州海關統計,今年1至2月珠三角地區參與出口鞋的企業有1,512家,同比減少1,855家。其中,私營企業比去年同期減少1,484家,外商投資企業減少92家,國有企業減少23家。

亞洲鞋業協會調查顯示,去年來廣東東莞、惠州等地有1,000多家鞋廠及相關企業,有的主動歇業倒閉,或是被法院查封,甚至外遷其他地區。

福建省福維爾進出口公司說,以前還有5%的毛利。如今人民幣升值,現在的出口利潤不一定能維持2%到3%,有時候甚至虧本。

據了解,作為運動鞋生產基地晉江,已經有20%至30%的小型鞋廠倒閉。匯率的不確定性,讓許多出口型鞋企業或外貿企業難以確定出口價格,導致部分鞋企有單不敢接或不想接,甚或接單後主動毀約。

鞋業從業人員說,很多東莞港資鞋企已遷到成都或江西,貿易公司轉單到越南。但廣東對外貿易開發公司鞋部梁少生認為,內地資訊閉塞,雖然勞動力成本低,但其他成本可能增加,比如物流費用等,到越南開工廠,也面臨配套問題。

上世紀60年代,世界鞋業中心在義大利,70年代轉移到日本和韓國,80年代轉移到台灣,90年代轉移到廣東東莞和浙江溫州。如今鞋業中心有遷至內地省分或外遷的跡象。

一位台商接受採訪時表示,「今日在東莞一帶遇到的困境,與十年前離開台灣時的情形一樣」。

東莞市民營經濟發展協調辦公室副主任劉國康提醒,「產業升級」或許是鞋企等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最終選擇。他認為,傳統產業應轉做品牌,外銷和內銷結合。「我看了這麼多企業,如果不這麼轉型,只能搬了」。

【2008/06/1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