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25, 2007

中國南水北調庫區將蓄水 文物搶救來不及

2007.11.27  中央社

     中國南水北調中線 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庫區,蘊藏著數千年來的珍貴文物,但搶救文物進度十分緩慢,庫區蓄水即將進入倒數計時,屆時無數寶物將永沉水底。

     新華網報導,南水北調工程是繼三峽工程後另一處重大水利工程,總 投資約人民幣五千億元,其中中線控制工程為漢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

     預計工程完工後,淹沒區涉及面積逾一萬五千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淹沒面積三百七十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丹江口市、鄖縣和河南省淅川縣。

     湖北省考古所副所長李桃元說,作為中國南北、東西 文化交匯、融合的重要過渡地帶,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位於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庫區就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丹江口庫區的文化遺存對於研究中華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除已發掘保護的恐龍蛋化石、舊石器時代「鄖縣人」、大型楚國貴族墓地、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李泰家族墓地以及武當山明代古建築群等文物外,中國文物 部門正在發掘的北泰山廟墓群、牛場墓群、遼瓦遺址等出土數萬件珍貴文物。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於二零零二年十二月開工,二零零五年九月起實施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預計到二零一零年,丹江口大壩將加高到一百七十六點六公尺,開始蓄水。

     據調查發現,自二零零四年試發掘以來,南水北調中線文物保護 工作時間已過半,但任務完成量不到三分之一,進展緩慢,令人擔憂。

     位於湖北丹江口市均縣鎮的北泰山廟,是丹江口庫區面積最大、最有影響的戰國楚墓群。北泰山廟墓群有上千座古墓,目前已搶救發掘三百多座,陸續出土數千件戰國時期青銅器、玉器和瓷器。

     丹江口市文物局局長殷進說,丹江口市境內涉及發掘文物點共四十七個,佔庫區文物規劃發掘面積近三成,目前僅十四個文物點開工,發掘面積不到三分之一。

     湖北省考古所副所長李桃元說,從目前的發掘進度看,南水北調中線庫區文物的價值遠超過三峽庫區,如果不能搶在蓄水前發掘完畢,將留下深深的遺憾。

     目前,庫區文物搶救工作 資金匱乏而停工,考古隊紛紛撤離。湖北鄖縣文物局長周興明說,資金匱乏是當前庫區文物搶救工作停滯的主因。開工以來,湖北省文物局、各考古單位和地方 政府已累計墊資數千萬元,此前中央只撥過六百多萬元經費,考古單位大多再也墊不起。

     報導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採取中央、地方和企業三方 投資方式,文物保護經費列入工程總 成本。由於文物保護經費屬公益性支出,各方在確定文物保護數量和資金上存在分歧,南水北調中線文物保護總體 規劃至今未獲得正式批覆,經費一直未能落實。

     此外,由於文物無法及時搶救,為盜墓分子提供可乘之機,庫區文物盜掘嚴重,文物保護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丹江口市博物館副館長楊曉瑞說,「更為嚴重的是,現在庫區文物搶救發掘工作是有時間沒錢做,將來是即使有了錢也沒時間完成。」

     專家認為,按照目前進度,庫區文物保護工作已趕不上丹江大壩正式蓄水,一個巨大的文物寶庫隨時面臨湮滅的危險。

沒有留言: